救人一定要醫生?NO!捐器官都能助人復生

救人一定要醫生?NO!
捐器官都能助人復生

香港的器官捐贈率一直偏低,不少病人仍需苦候。梅應全和林子瑜都受過病痛煎熬,面對過無期等待,如今一個已成功移植,另一個還在排隊;他們的辛酸,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記者:湛婉淇 攝影:朱家駿

終需迎戰病魔打定輸數

梅應全(全哥)被確診為遺傳性乙型肝炎帶菌者,其後更親歷兩位哥哥因肝癌離世,從此蒙上極大陰影,「就像揹住炸彈,不知道何時爆發,何時會輪到我。」直至兩年前,惡夢成真,主診醫生證實全哥患上肝癌。家族成員都是乙肝患者,太太又不符合捐贈條件,全哥唯有排隊等肝。期間,醫生曾為他施行腫瘤切割手術,但無顯著成效,就連化療療程也沒帶來好轉,全哥只能等待。那一刻,他看著自己步向哥哥的人生結局,打定輸數,甚至跟太太立好遺願。

成功移植承諾遺愛人間

絕望之際竟出現轉機,只等了兩個多月,全哥便等到適合移植的肝臟。但當醫生告知這消息時,他沒有歡喜若狂,反而保持鎮靜。「之前聽過院友分享,試過準備好一切,還到了手術室門外,也會有人搶先移植了本來屬於你的器官,所以我也還未敢抱這麼大的希望。」最終他還是成功換肝,自言十分幸運。
此後他更珍惜生命,把握機會追尋興趣。如已今年屆六十一,對做運動的狂熱比很多青年人尤有過之。「星期二五競步、星期三六便打羽毛球、其中一天教院友游泳、平日有空也會踏單車,很刺激的,哈哈哈!」他一口氣羅列一星期的行程,臉上流露小孩子一樣的笑容。劫後餘生,全哥登記了器官捐贈和香港大學的「大體老師計劃」,打算死後捐出遺體,把「禮物」流傳給更多人。

苦等六年曾意志消沉

並非人人都如全哥般幸運,患上腎病的瑜叔便已等了六年。期間他先要洗肚,再要洗血,初期每次「插喉」時,痛得心也揪住,很不舒服。「有時洗完後走出醫院就頭暈,不斷冒冷汗,視覺一片模糊,要坐下很久才能走回家。」因每隔兩天便洗血一次,他不敢打擾要上班的子女,每次到醫院都是獨個兒往返。
在香港排隊等腎,平均需要排七年,慢則十多二十載也沒有消息。病魔煎熬,加上苦等無期,瑜叔起初常把自己困於家中,胡思亂想,意志消沉。後來應邀參與醫院腎友互助會舉辦的活動,跟病友彼此分享經歷,才漸變得開朗。

不只救一個人還救人一家

雖然瑜叔未等到適合腎臟,但他相信社會仍有不少熱心人。「好像我呼籲別人捐器官時,有一家人會帶著子女來簽名,那時真是開心,說多少次感謝也感謝不了。」每次打開報紙,看到有病患成功移植器官,瑜叔沒有酸葡萄心態,反而替這些人高興,還由衷地說:「捐器官,不是救一個人啊,是救人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