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繪本面世差不多50年,作者Judith Kerr已經92歲,她來自經歷二次大戰德國納粹迫害的猶太人家庭,曾經寫下以兒童眼光看二次大戰的作品《When Hitler Stole Pink Rabbit》。《來喝下午茶的老虎》故事很簡單,小女孩蘇菲一天在家與媽媽吃下午茶,門鈴突然響起,打開門探頭入內的是隻大老虎,他說肚子餓得咕咕響,蘇菲便招呼他入屋,老虎走到廚房舔食餐具、在冰箱裏由上至下翻尋,吃光了所有食物,最後,連蘇菲準備用來洗澡的水也喝光。父親下班回家,蘇菲告訴他家裏所有食物都給老虎吃光了,全家人於是外出用餐,蘇菲買了一罐老虎食物,但老虎之後就沒再出現過。
故事充滿魔幻色彩,但不論文字及插圖,卻是溫柔、平靜,甚至平淡,蘇菲招呼老虎喝下午茶,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小女孩在廚房、在冰箱、在洗手盆,都一直陪伴老虎。這是Judith Kerr第一本作品,將自己講給女兒聽的睡前故事編寫成書,幾十年來,都有人在探究書中的老虎代表甚麼,有何象徵意義?
老虎或代表恐懼
有兒童文學家將作者兒時的經歷串連起來作詮釋,由於父親Alfred Kerr是三十年代柏林出名的文化評論家,納粹崛起時的焚書行動,他父親作品也在名單上,全家人都在擔心蓋世太保或黨衞隊某日會突然上門將父親拘捕。一家人在希特拉上台前夕便流亡,由布拉格、巴黎再到倫敦,二戰時倫敦被德軍大轟炸期間,他們濃重的德國口音,並沒有受到歧視,若干年後Judith Kerr仍然感恩。但她記得當納粹德軍攻陷法國鄧寇克海岸,隨時準備攻入英倫本土時,醫生朋友給父親一顆自殺藥丸,準備一旦被拘捕受酷刑前立即自殺,Judith Kerr問父親醫生朋友:「我怎麼辦?」對方說你操流利英語應該可以存活。孩童時代的夢魘,是溫暖家庭可以突然消失,可以奪去你所有,打亂你原來的舒適及安穩生活,而不請自來的老虎,就是這種「恐懼」。當小孩用平常心招呼過老虎之後,「夢魘」最後消失了。
對此經典作品眾多詮釋中,我偏愛這角度,而且比「小孩子對動物要有愛心」來得有深度。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