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配音業其實從沒式微,只是壓榨壓得好緊要,成為追夢者的噩夢。然而,有老前輩藉此走出新的路。九十年代是新藝城電影的全盛期,那時候一年有300部需配音的港產片,外語片另計,跟現在無得比。龍天生,處境劇裏瘦瘦的綠葉演員,加入訓練班做藝員時月薪800元,因為聲音夠騎呢,變化多,常跟「燦神」廖偉雄被抓去客串配音,一晚400元,等如當時半個月人工。問他配過甚麼呢?「勁呀!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當年李小龍一個打幾十個,都是我跟阿燦包辦。」說着,他便唏唏喝喝,左閃右避耍拳給我們看,「我們還特意入戲院聽自己那幾下『哈』,過癮嘛。」那時候梁淑儀掌政,工作伙伴是徐克、嚴浩、許鞍華,最風光的八、九十年代,大台配音收費逐句計,「我任你算,五毫子一句,一個主角多少句對白?你不飽死(賺死)嗎?」九十年代電影業起飛時更好賺,配音員隨時兼顧日夜兩班,朝九晚六與晚七朝三,每更4,000元,趕工起來,三點過後還要多跑一更,價錢雙倍,24小時已賺了16,000元!「但我當時轉做幕後,錯過了配音大時代,揼心口呀!」說着,兩行眼淚都快流出來。後來發展成每take配音工作平均收費150元,老行尊可達500元甚至更多,平均每日五至六take,好多人從中賺來第一層樓。
他在幕後做過編劇、監製和撰稿員,後來nowTV、24小時迪士尼頻道開台,機緣巧合下受命訓練一班新的配音員,發現教人比自己配音更好玩,更有成就感。他教了十年,更跑去讀教育博士,學會更有效地傳授配音秘技。他教過自閉症和讀寫障礙的學生,有媽媽見寶貝仔學得不錯,又帶埋嫲嫲來上課,三代同堂齊配音。他又發現,學配音同時能學習感情的收放、說話及溝通技巧,大人細路終生受用,「現在的孩子好多奇難雜症,自閉的、過度活躍的……學配音其實讓他們增添自信,更懂得表達自己。」年前有位同學阿志說想學配音,但他因火災毀容,怕嚇壞同學,龍天生立即收他入學,「最初有女同學看到他會彈開,但配音是團體合作,你能為人設想,才能配合整個團隊。阿志在過程中配音技巧不好,但別人不時鼓勵他,他也越做越好。看着他自信越來越高,以前總是低頭躲在一邊,現在過得自在,有時還會『寸』我,這讓我最開心。」配音,從來不只是重複「別人的聲音」,這是一道溝通的橋,細心做,就會連結全世界。
抑鬱男變趣怪動物
遭火災毀容 配音中尋回自信
阿志是龍天生的學生,為人非常有禮貌,唔該前唔該後,我們走在路上,遇到玻璃門他會快步走前幫忙開門,見到路上有單車會把我拉開,怕我被撞上。訪問時我問他甚麼時候開始學配音,他的眼淚就湧上來,但他截停了我拿紙巾的手:「不要拿,同學們會看到。」不知情的同學們聊得正起勁,淚珠滑落花斑的臉時並不明顯,他便趁機抹掉:「對不起,我一談自己的事就難控制。」
小時候曾幻想做演員的阿志,7歲時家裏失火嚴重燒傷,只剩下眼皮周圍一點完好肌膚,住院三年後,不敢演最愛的話劇:「同學會笑嘛,覺得不應該。那時我都知道,往後的日子會好辛苦。」現在有時與老人或智障者做話劇,都怕台下觀看的小孩:「其實我自己也不敢爭取。台下的人都不知是笑我還是笑劇情,時至今日,有時搭港鐵搭巴士,市民看到我燒傷的臉都會嚇得彈開,我沒法子不讓自己想太多。」
學配音四、五年,螢幕背後,聲音演戲讓他加入自己的想法及感情表達,「剛來的時候怕得全身發抖。現在好多了,懂控制情緒,勇於說出所想。朋友說以前問我事情,我只答『哦、嗯』。現在我會多表達,給他們答案。」如龍sir教導,阿志說話時也懂得看着我的眼。然而,除了抓節奏,配「笑」的聲音是阿志的高難度挑戰:「雖然龍Sir有時會讚我,同學會逗我笑,但可能我還是不太習慣。」這些年來,看着同學們開始踏上職業配音員之路,只配過路人雜角的阿志好生羨慕:「當然想有份做啦。沒考慮人工有多少,有得配已經好開心,可以搵外快就更好啦。」
記者:陳慧敏
攝影:鄧鴻欣、楊錦文、許先煜、黃子偉、梁志永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