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醫學院兩篇論文涉嫌造假被學術期刊《美國移植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AJT,圖)撤回,學者指論文被撤回在學術界屬嚴重懲處,顯示研究的操守備受質疑,期刊須與其「白紙黑字」劃清界線。港大醫學院過去亦曾發生研究造假而被撤論文,學者促港大盡快完成調查,以保院校聲譽。
港大血液及腫瘤科前教授、現任養和醫院副院長梁憲孫表示,被撤回學術期刊論文的嚴重性,要視乎被撤的原因,若涉及「作嘢、無中生有」屬欺騙行為,是非常嚴重,影響學者個人聲譽;但若被撤原因是涉及數據上偏差,「研究要做幾年,刊登後發現當初觀察上有問題」,則情況較輕微。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被期刊撤回論文可謂最嚴重的懲處,期刊接到投訴後會與涉事學者溝通及了解,學者可就投訴事項解釋,甚至對論文修改。若期刊最終都決定撤回論文,顯示期刊編委會不接受學者解釋,「要白紙黑字聲明撤回,劃清界線保護期刊嘅聲譽」。
應將有關論文從履歷刪除
陳指被撤回的論文形同「白做」,涉事學者亦應將有關論文從自己的履歷中刪除。他認為事件影響港大醫學院的聲譽,校方應跟進,對於港大3年前已展開調查至今尚未完成,他估計可能因事涉跨院校研究,但認為港大不應無限期拖延調查。
本港大學過去亦發生過論文造假被撤回事件,2008年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許志堅在國際學術期刊《Hepatology》發表有關治療慢性血癌新藥的研究,但被藥廠質疑部份數據,醫學院調查後有人承認虛構數據,許立刻辭職,醫學院向該期刊要求撤回論文;今年理大和中大亦有多名學者的論文因涉及重複發表而被期刊撤回。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