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爆出香港大學醫學院多篇論文涉造假的內地網媒《知識分子》,昨日再詳細踢爆涉事學者懷疑透過重複使用圖片將同一個對照或實驗結果用於不同的研究,甚至用電腦「改圖」剪貼細胞,編造實驗結果。有醫學界學者批評,有關做法是破壞誠信的嚴重過犯,犯者將「企都冇得企」,前途盡毀。
重複使用圖片
《知識分子》的作者秦風昨再發表文章,詳細解釋被指控的論文如何在圖片中「做手腳」。第一個方法是一圖多用,文章以港大病理學系副教授李建華的4篇肝癌相關研究論文為例,指出最早一篇論文中的一個蛋白印迹轉移實驗圖片,在另外3篇論文中重複使用充當實驗結果。重用的圖片部份原封不動照搬重用;部份就取出其中一截,再刻意將其上下或左右反轉才重用。
另一篇由外科學系前助理教授楊振帆發表的肝癌研究論文,就被指兩幅屬癌病中不同階段、分別是腫瘤初發及復發的圖片完全一樣,文章「結果必有一假,甚至全都是假的」。
同一名學者於2008年的另一篇論文,就被指其中一幅顯微圖片所顯示的細胞是從另一幅圖片中複製、反轉再貼上,文章並指將圖片的對比度降低,即可以清楚見到剪貼的痕迹,實驗結果完全是揑造。
文章引述造假舉報人形容有關做法是「一樣的東西用Photoshop一加工就變成了另一樣東西,又做成了一篇高水平論文」,指實驗的結果全屬人為安排,結論毫無意義。
有醫學院教授表示,論文被學術期刊撤回顯示論文不同程度的造假,是「好大罪、企都冇得企」,前途盡毀。學者向期刊提交論文是要填寫很多資料,包括確認資料真確無誤,若被發現造假,是破壞個人誠信。
有學者甘願鋌而走險,或因為論文的成敗決定學者的前途。該醫學院教授指出,大學教授積極發表論文,因為論文是評核表現的重要指標及工作之一。
若教授能發表有影響力的論文,有助提升學術地位,獲研究基金、獲國際醫學組織認可及在大學內升職。教員如想升最高級的講座教授,需呈交3至4篇自己認為引用次數最多,及最具影響力的論文,作為評核升職其中一個因素。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