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爭議】
【本報訊】全港性系統評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TSA)應否取消備受爭議,有曾任職教育統籌局(即現今教育局)負責推廣「求學不是求分數」的教育社企創辦人指,當局拒絕取消小三TSA,證明評核基準只是「求分數」,一度大力宣傳的「愉快學習」已消失。她批評TSA評估等於「用一把尺量度所有學生」,增學童挫敗感。
記者︰廖梓霖
前教統局職員程沛玉現為私人教育社企「昭悅教室」創辦人,她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無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方法。」她質疑教育局雖稱TSA可使學生進步,但實則有不少學生因操練TSA、功課壓力沉重影響情緒。她又指,TSA只評估中、英、數三科,意味當局只重術科,忽略學生其他發展,「有同學考試唔叻、但有其他天份,老師只逼佢操卷,點會冇壓力?」
程續指,當日教局倡議「求學不是求分數」,正是希望學校透過學生的課堂表現、興趣等作持續評估,發掘其潛能,但TSA卻是單一學術評核,推翻該理念。她認為社會未來需要有創造力的人材,但術科知識只是工業社會產物,「未來求其一部電腦都取代到」,又指營造考試文化窒礙社會發展,扼殺學童將來。
斥教局走回頭路
程認為取消TSA評估是毋庸置疑,「教局應有前瞻性,唔係行回頭路」。
教局多番重申TSA不會作殺校指標,又與一班促取消評估的家長「隔空對話」,促他們舉報操練TSA的學校。程批評,若非教局施壓,學校斷不會為不影響學生前途的考試操練學生。她亦不明白為何當局指TSA重要,但卻無每年檢討,「例如請視學官留意操練問題、優化政策,有冇做到?」
程沛玉在創立教室前,曾遠赴美國修讀情緒教學。她指,芬蘭改革教育制度後,規定不准考核及為初小學生訂分數,以免令學童有挫敗感,打擊其自信。
程感嘆,本港中、小學生普遍欠自信,怕回答問題,乃考試制度的遺害。在制度未曾改變之前,她盼學童以正面思維、靜觀等方式紓壓,「既然暫時難改變社會,只能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