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被撤風波21篇涉造假 港大醫學院查4年

論文被撤風波
21篇涉造假 港大醫學院查4年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爆發學者懷疑集體於論文造假。內地媒體發現,該院有21篇刊登於12本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圖像懷疑造假,例如同一張顯微鏡圖像用於不同實驗,被形容為「手段低劣」,當中兩篇論文已遭學術期刊撤回論文。港大醫學院表示,2011年已接獲相關投訴,內部調查仍繼續,暫未有人被處分。有醫學院教授指,事件令人質疑「係唔係真係有做研究」。
記者:陳沛冰

涉造假被期刊撤回論文的首名作者港大外科學系教授萬鈞,昨在辦公室拒受訪。朱永倫攝

內地媒體《知識分子》稱,今年3月接獲內地學者舉報,指港大醫學院有21篇論文疑造假,主要涉及肝臟移植及肝癌等不同癌症研究,刊登於《美國移植學報》及《肝臟病學》等學術期刊。

盧寵茂及萬鈞2014年獲國家教育局頒發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並與時任港大校長徐立之握手。

范上達涉18論文

有關論文涉及50多位內地及本港學者,當中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本港換肝之父范上達,涉及18篇論文,港大外科學系名譽教授潘冬平涉及8篇論文、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及該系教授萬鈞各涉及3篇論文。
被《美國移植學報》撤回的兩篇論文於2006年發表,參與研究包括范上達及盧寵茂,需負最大責任的首名作者是萬鈞。期刊執行編輯今年8月回覆《知識分子》指,論文「部份圖像是從別的來源複製過來,失去科學上的有效性,令人懷疑學術專業操守失當」。期刊曾向萬鈞了解事件,但回覆未能釋除疑慮;因圖像疑造假故本月會刊登聲明撤回論文。
《知識分子》分析其餘19篇論文,發現當中3篇論文作者已於期刊承認出錯。其中2篇卵巢癌及鼻咽癌研究的論文,分別於2000年及2002年在兩本期刊發表,兩篇論文作者有重叠。作者於2012年去信該兩本期刊,指因實驗室的細胞圖片標記錯誤,令圖片出錯,研究數據不受影響。《知識分子》諷刺「有些造假水平低劣,有些很有欺騙性」。
港大醫學院早前2011年已接獲相關投訴。港大醫學院昨表示,內部調查仍然繼續,由院長梁卓偉及其他負責教學及科研等副院長負責,完成調查後再決定跟進行動。
盧寵茂稱,該21篇論文是懷疑部份圖片有錯誤,形象相近,令人產生混亂,並非研究數據有問題。他在該3篇論文分別是第四及第六作者,對於論文引發疑問所有作者責無旁貸,不可把責任全推到內地學者。醫學院2001年的調查結論是毋須任何行動,各論文主作者已與期刊編輯聯絡解釋或改正錯誤。

本港換肝之父范上達涉及18篇疑造假論文。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醫學院

令人質疑有否做研究

盧又指,被撤回的兩篇論文圖片有誤,因兩項研究於2003至04年在同一實驗室進行,兩研究助理已離職返回內地,無法確定圖片問題所在;萬鈞未能向期刊提供原圖像。他已再次提醒各同事確保研究質素。
本報記者昨到萬鈞辦公室,她拒絕接受訪問。潘冬平表示,未知自己涉及哪些論文疑出錯,承認對他聲譽有影響。有醫學院教授表示,圖像是解釋研究結果的方法之一,圖像出錯令人質疑是否真有做研究,或研究數據是否有問題。論文的首名作者或通訊作者固然要負最大責任,但其他作者對出錯亦有責任,「唔可以話自己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