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成長路:小孩學外語着重語言刺激

青葱成長路:
小孩學外語着重語言刺激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能說多種語言,長大後能有更多發展機會,故早在學前階段已安排孩子學習多種外語,期望越早學習,效果越好,其實學習語言何時才是理想時機?
小朋友在學習語言時,所處的環境和溝通的對象能否提供合適的語言刺激,影響着孩子的發展。其實香港社會已經是一個雙語環境,母語普遍是廣東話,同時很多家庭或幼稚園都會安排小朋友學習英語。要同時面對兩種不同的語言環境,或多或少會出現溝通上的混亂。對一般發展的小孩來說,在雙語的環境中生活,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兼顧兩種語言運用,當中亦會不時出現用詞不當、句式混淆情況。相對一些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他們同時要明白和運用雙語,在溝通時就會變得更複雜和困難。
以英語為例,家長也需要留意向孩子提供的語言刺激是否理想,例如發音是否準確或是否運用了語法錯誤的「港式英語」等。如讓孩子學習其他外語,家長又不諳該外語,單靠播放外語學習光碟或歌曲讓孩子學習,或只是在有限的時間參加外語班,未能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適當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學以致用,學習成效將會大打折扣。
學習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小朋友的學習黃金期並不局限於學前階段。如孩子的母語發展的基礎打得好,擁有良好的溝通動機及能力,才讓他們接觸其他語言,學習的效果便會更好。其實幼兒學習雙語的成效是因人而異,最重要是幼兒能運用所學的語言與別人有效地溝通,才能達到學習語言目的。

隔周四刊出
資料提供:協康會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言語治療師督導主任梁志豪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