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窩口黃惠康 - 鄧達智

大窩口黃惠康 - 鄧達智

老人科醫生黃惠康,誕生於已擁一大窩小孩的荃灣大窩口家庭。成長於共用廁所,天台幼稚園老式七層公屋。
求學於大窩口,荃灣至遠深水埗一圈。
以今天水平,絕非贏在起跑線,過份計算勢利人眼中,簡直無望絕症。
50年前香港,上海人予人文化,摩登,如非富裕起碼中產印象。國泰電影有豐富歷史指引,雖然外江撈鬆並非全部源自上海,不少為寧波人、杭州人、南京人、揚州人、蘇北人、合肥人、泰安人,蘇州人蕭芳芳與蔣芸會清楚明示她們祖家蘇州拒認上海。總之山東、東北、河北、四川、雲南、溫州、福州……說不成標準廣東話者,全數上海人,原籍江浙還有譜,遙遠的東北?
某次父母來自安徽及蘇州的台灣汪律師來我家作客,閒聊間看老電影「四千金」,一邊看一邊笑話:四姊妹,竟然人人口音不同!二姐葉楓湖北人、三姐林翠廣東人。
亞洲影后林黛並尤敏,前者廣西,後者廣東。更老牌影后們:胡蝶廣東鶴山、阮玲玉廣東中山、陳雲裳韋偉家在香港。
大家不表態、默認,反正上海人代表了優秀品牌,大眾認同。
惠康父母來自以地域計,正宗上海。不過務農,崇明島。為生存自由,從崇明到浦西而香港,為一家大小生活愈去愈遠,被派到東非蘇丹,任技術工頭,每兩/三年得一次回港與家人聚首,因此兄姊與他人人相隔三數年。
出生時父親在外,首次見面已識行識走,陌生感覺永不消除。惠康遺憾父親對49年後留在上海家鄉兄弟們的兒女,他的堂兄弟更親厚,母親離逝後,寧願告老還鄉與侄子們相依也不留港。
安慰摯友:世伯數十年異鄉人,與父母兄弟生死兩茫茫,至懷念吳儂軟語鄉音。
同樣贏在起步點,今天幼童起步點,甚至日後何去何從跑到終點,幾乎全部父母祖父母以財富人脈資源打造。昨天的惠康贏在,幾乎一無所有所謂起跑線。在我們成長的世代,身無長物。日後成就,幾乎全靠自己才智與努力,獨立精神建基於幾乎沒聽過今天兒童天天圍繞於父母聲聲:我愛你!(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