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袁國勇 學者真英雄(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壯哉袁國勇 學者真英雄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千三位公立醫院醫生靜坐,爭取跟隨高級公務員額外加薪3%,因為特區政府一路「企硬」,堅持不能開此先例,否則除了醫管局唔掂,其他同類機構如社福甚至教育界也會有樣學樣。誰也想不到,高永文局長在靜坐開始後一小時竟會出現,醫管局在翌日的會議中也通過有關決定,令提出要求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大獲全勝。
高永文局長倘若未取得特首同意,當然不能出席靜坐任人屈辱,高永文醫生倘若未有好消息帶給靜坐的醫生,當然也不會親到現場自取其辱,到底高永文怎樣說服梁特首或林鄭司長接受醫生的要求,關鍵其實在於袁國勇的參與及發言。
袁國勇一出即贏,發言一錘定音,主要原因不是由於他受到醫生同業以至市民的愛戴、信任或尊重,而是他在任何醫療事故及疫症中對市民的重大影響力及無人可代的公信力。

政府靠其公信力拆彈

袁國勇的公信力,不單在發生沙士、豬流感、禽流感等疫症中一覽無遺,即使是有重大醫療失誤甚至涉及中港的爭議,只要能從病理學上解釋得分,特區政府都要借助袁國勇挺身而出為政府拆彈,因此如果袁國勇在醫生加薪事件中的發聲不獲正面回應,今後特區政府再要找袁國勇「捱義氣」向市民作「擔保人」,恐怕袁國勇不會這麼容易假以顏色。
袁國勇與高永文是中學同窗,相識快五十年,雙方友情交情非比常人,況且今天資深醫生自大學及醫管局流失外出搵真銀的情況令人憂慮,特區政府根本沒有討價還價能力,反對的唯一理由是「醫管局薪酬機制早已與政府機制脫鈎」,換言之醫管局不單要自行解決問題,還要事先取得政府的批准!
高永文必須在靜坐當天以袁國勇的出席及發言取得政府最高層的首肯才能趕到「打圓場」,但他一再提醒醫管局管理階層及所有醫生「批准與否權仍在我」以及「脫鈎始於成立之日」,以示他始終沒有忘記或違反政府的指令或原意。
醫管局高層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得些好意須回手,所以靜坐圓滿結束立即收場,醫管局大會且在翌日通過加薪決定,但錢從何來、何時落實等細節還有待政府批准,若有人蓄意留難,加薪一事仍會原地踏步,不過醫管局高層知道民意如此一面倒,應對政府自然成竹在胸,甚至再會借助民意,要求政府為此增加撥款,但這是醫管局與政府的「內部」問題,屆時袁國勇未必願意再次介入。
明白了這個成敗關鍵,可以預見其他社福界等的同類要求一定會遭政府冷待甚至迅速公然拒絕,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議價的能力或如袁國勇一樣的利用價值,況且張建宗等局長在特首或司長眼中也沒有高永文一般的民望,再冒犯業界也不足惜。

高永文為大局着想力撐

袁國勇在最近的鉛水事件中從未發言,其實如果事件一開始即找袁國勇主持大局,由驗水到驗血的需要及處理都有袁國勇的認可,公眾的信心及認受性均會大大提高,高官也不用再擔心屋邨的鉛水可否飲用,更不會出現屈辱與否的爭議,因為有了清晰的解釋及界定,政黨便不會再逼官員公開飲水,而今天的「互不信任」即使仍有也不會予敵對政黨有機可乘。
袁國勇在港大事件中的表現,令人對他的學者身份又多了一份尊重和信心,這些素質及榮譽,得來並非容易,特區政府對袁國勇及一眾公立醫院醫生若不好好保存及珍惜,任由他們自動流失,他日再有任何重大醫療事故、跨境疫症或相關問題,沒有這些大家信任的專家肯與特首及其問責團隊並肩作戰,政府可能隨時不堪一擊!因此高永文絕對不是因膽小而自取其辱,而是為了大局着想才力撐靜坐醫生,亦正是出於同一原因,醫管局的財務委員會也一定會依足政府做法,給醫生同等加薪安排,至於錢從何來,大家為免尷尬,應會暫宜按下不表。
今後公立醫院醫生爭取的目標,一定是「推倒脫鈎」,要求確認「永遠掛鈎」的原意及原則。醫管局高層倘若得過且過,醫生們未必願意放手,除非工會無人願意領導有關運動。建制派若要「馴服」公立醫院的醫生或護士,看來遲早也要物色合適人選成功進駐有關公會!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