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心水食桌】
在香港,餓了,走進餐廳,ABC餐任揀;累了,到咖啡店,都不外乎latte、mocha。同一堆食店、公式化的味道,把味蕾都悶出鳥來。慶幸香港有些創意小店,提供30款糖果,任客人配搭不同味道的奶昔;又有提供80多款口味,每天幫襯也要兩個多月才能試勻的咖啡店。其實特首、議員和口味一樣,最緊要還是有得揀。
30款:甜蜜搖一搖 糖果變奶昔
生活在一個缺乏選擇的城市,甚麼都有別人替我選擇好了,有時會令我覺得自己的創意快枯萎。Candy Shake老闆娘朱敏英(Manying)說:「香港人選擇很少,出外吃東西都是ABC餐或1、2、3、4、5、6號餐,我希望香港人知道有得揀。」
除了常見的麥提莎、M&M's等朱古力外,店內供人選擇的糖果大多數來自日本和韓國。如果未試過日韓糖果也不用怕中伏,因為在選擇味道前可以要求試味,確保選對味道才開始混合奶昔。
強力攪拌機 打出幼滑奶昔
別以為做一杯糖果奶昔很容易,奶昔的雪糕底是自家製,試過用坊間雪糕做底,但只得死甜,後來索性從意大利訂了雪糕機,自製低糖低脂的雪糕,令糖果味道更突出;奶昔最緊要夠幼滑,因此Manying專誠從歐洲訂了特強馬力的攪拌機,確保能將硬身的糖果打碎,順利融入奶昔中;加上要因應每款糖果的味道濃淡,去調校雪糕份量、攪拌時間等,可謂毫不簡單。
我比較貪心,見到一堆糖果和朱古力就雙眼發光,結果選了六七款去混合一杯奶昔,但manying說一兩款就是最佳比例,「每隻糖都有自己的獨特味道,太多味道混合在一起,會變得非常複雜,喝不出每隻糖本身的味道。」最後試了梳打糖加提子糖奶昔,味道似巨峰提子,初時感覺頗清新,但喝到最後就有點甜膩了,控制甜度果然還是一個難題。
Candy Shake
旺角登打士街55號
85款:咖啡店客人 餐牌留大作
踏入這間只得12個座位的咖啡店,想不到內裏竟藏着近百款不同口味的咖啡。老闆周新元(Corey)說:「香港至少有上千間咖啡店,一般連鎖大店求速度,只得四五款選擇,但我們有85款選擇,其實也頗花心機與時間。」
的確,我從近百款選擇中選了Drunken Snowy,問店員這杯咖啡的成份,她努力說出兩三種材料名稱,最後還是要偷看貓紙才能答對。選擇多,店員要牢記每款味道的成份也吃力。呷一口,沒咖啡苦澀,反而帶點清新甘甜味,甜是因為加了白朱古力及芒果伏特加;清新則因為加了薄荷葉。這類創新的「甜點咖啡」,改變我對咖啡一定是苦的看法,而材料看似奇怪,混合出來的效果卻出奇地好味。
Corey結合了雞尾酒的元素,創作出不同口味的咖啡,但餐牌上近百款咖啡,原來有三分二的口味都由同事及熟客想出來,「餐牌上現在還有15個空格,我們會繼續創新款式,也歡迎客人提出想法,如果我們覺得味道可以,就會放進餐牌。」大家不妨發揮自己的創意,看能否在這裏的餐牌上留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
MYOC
銅鑼灣希雲街12號地下
記者:黃子卓
攝影:劉永發、許先煜
編輯:謝慧珊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