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交易額增速上市後最慢

阿里巴巴交易額增速
上市後最慢

【本報訊】中國經濟第三季增長放緩,連帶阿里巴巴集團該季的交易總額(GMV)增速亦創上市後新低,按年增長28%至7,130億元(人民幣.下同),惟靠拉高變現率(Monetization Rate),令收入及非會計準則利潤(non-GAAP net income)都超出市場預期,分別錄得222億元及92.5億元,上升32%及36%。
受阿里上季業績好過市場預期刺激,阿里昨晚在美國開市後一度急升8.4%,截至本港時間晚上9時50分,阿里報81.5美元,升6.7%。
阿里截至9月底季度業績顯示,變現率由去年同期的2.3%增加至上季的2.42%,過去一直拉低變現率的手機網購服務,變現率亦由1.87%大幅增至2.39%,比例與傳統的電腦網購服務相若,令公司收入上升。

淘寶交易額增長放緩

阿里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中強調,透過手機貢獻的GMV佔比達61%,並對變現率保持長期增長感樂觀。
阿里副主席蔡崇信強調,內地居民消費僅貢獻中國GDP約37%,比已發展國家約60%為低,加上工資水平每年約有10%升幅,料可帶動居民消費及阿里業務繼續增長。不過,據公司業績資料,以月活躍用戶(MAU)按年增加7,900萬人至3.86億人,及GMV約7,130億元計算,平均每人上季在阿里消費約為1,847元,較去年同期的1,811元僅增加2%,反映目前阿里GMV的增長主要靠用戶增加帶動。
阿里旗下的淘寶GMV增長亦迅速放緩,上季僅錄4,380億元,按年升15%,意味GMV增長主要由天貓帶動。阿里首席執行官張勇強調,以目前進度,仍可維持5年內GMV增加至1萬億美元的目標,惟阿里管理層未有談及「雙11」購物節及本季GMV具體目標。
另外,阿里8月公佈未來兩年會動用40億美元回購股份,至9月已使用27.4億美元,從市場購入480萬股,平均價為67.2美元。換言之,阿里僅剩12.6億美元「彈藥」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