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怡西區選 泛民建制得票相若袁彌明打政治牌 再戰陳家珮

海怡西區選 泛民建制得票相若
袁彌明打政治牌 再戰陳家珮

【區選2015】
【本報訊】南區區議會海怡西去年3月舉行補選,新民黨陳家珮雖以2,023票、50.25%得票率勝出,但兩名泛民參選者人力袁彌明及民主黨單仲偕合計得票率亦達49.75%。袁彌明今屆區選再戰海怡西,與爭取連任的陳家珮拗手瓜,袁稱今次是泛民與建制陣營對決,主打民主人權等理念凸顯與對手之別;陳家珮堅持區選戰場民生問題才最重要,毋須過於政治化。
記者:許偉賢

袁彌明去年補選獲1,083票,得票率達26.9%,較人力2011年區選派出林雨陽應戰時的4.52%得票率激增。而2011年連同當屆以47.37%連任成功的民主黨前成員、現任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得票,民主派得票率一直近五成。
而在立法會選舉,泛民得票在海怡半島一直遠勝建制陣營,袁彌明解釋今次再戰海怡目的之一,是希望南區區議會有更多泛民議員,有效監察撥款,「唔係政府想起乜就起乜、交通負荷唔到都覺得唔緊要……(海怡區選)係時候洗牌」。
她稱在兩陣營對決的選舉,「一定sell番意識形態」,例如新聞及言論自由等,並會向居民指出新民黨在立法會倡以特權法調查鉛水事件投票反對,「我隔籬嗰個(陳)只係sell地區議題,民主人權提都唔提……建制派做得保皇黨,唔該你講清楚你係保皇、你係follower」。
「今次佢(袁)出嚟選,可能係會講番政治議題多啲,我就會主力做番自己啲民生議題。」去年補選在泛民分票下只屬險勝的陳家珮認為,區選與立法會要求未必相同,「始終喺自己社區入面,生活環境同政治理念唔可以扯得太大關係」;就算兩陣營對決,她亦認為重點是要做好地區工作,「真係唔需要太政治化,最重要幫到佢哋(居民)解決民生問題」。

傘運阻塞南區交通

她舉例指,鉛水風波期間有為居民驗水;強調除理念及意識形態,地區工作亦與對手有鮮明差別,指補選後一直留在此區工作,相反袁則近期才決定再戰,較專注是其美容生意。
對於爭取連任,陳家珮稱會盡力做,笑稱面對吸睛的靚女兼港姐對手,特別穿鮮色衣飾,「如果唔係我就唔起眼」。她強調泛民票數在此區與建制不遑多讓,加上是傘運後首場選舉,就算對工作往績有信心,也難評傘運會否影響選情,但不忘補充:「79日嘅雨傘運動,南區交通都好受影響,好多居民都話,返工同放工都要兩個鐘」。
袁彌明則稱選情不會因泛民僅她一人出戰而有利,形容今次屬苦戰,呼籲溫和泛民支持者縱不喜歡人力也「含笑」投票支持她。她指雖然非駐守該區,但也關注該區事宜,如海怡西的商場欲改建特賣場,她也聯同該區關注組抗爭。她稱有居民或不滿傘運阻塞交通,但相信選民明白傘運原由,「佢哋民主意識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