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屆區議會選舉開支上限增至63,100元,候選人財力絕對影響競選攻勢的強弱。有政黨背景的候選人多獲黨資助,當中出手最重是參選人數最多的民建聯及有富貴黨之稱的自由黨,前者資助一半選舉開支,後者則資助開支上限約一半,介乎3至4萬元;泛民資源相對緊絀,其中區選大戶民主黨及民協均未能向參選人提供資助,只設貸款機制或提供部份宣傳物資。
建制方面,派出171人參選的民建聯向每名候選人資助五成選舉開支,若敗選毋須償還,當選則歸還部份;工聯會則提供「資助套餐」,負責區選事宜的副會長陳有海稱,套餐包括郵寄單張、海報、橫額等「十樣八樣」供候選人選擇,所涉物資金額上限為3萬元。參選人數相對少、只派出20人的自由黨資助較充裕,主席鍾國斌稱,約為開支上限的一半,但除金錢支援,候選人更希望黨領導層多落區站台,為選舉造勢。
民主黨僅提供貸款
泛民主派以首次出戰區選的工黨水喉最大,捐助每名候選人2萬元,另可向黨借貸最多2萬元,該黨副主席何秀蘭承認參選人數不多才可提供上述資助額,認為4萬元已大致可應付選舉開支;其次是資助1.5萬元及提供約2.5萬元貸款的公民黨。
民主黨及民協兩個泛民區選大戶資源卻十分緊絀。派95人參選的民主黨容許參選人申請上限2萬元貸款,贏輸均需償還;非現任參選人可額外貸款7,500至2萬元,敗選毋須償還。該黨立法會議員單仲偕指,黨中央會設計宣傳品式樣供候選人選用,以減低製作宣傳品的費用並攤分開支。有25人參選的民協則只提供3至3.5萬元貸款,輸贏均須償還。新民主同盟、社民連等沒有特定資助額,但會在物資上為候選人提供支援。最「窮」可算長駐葵青區的街工,各候選人要自行負擔選舉開支。
■記者陳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