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腥風血雨倫伯:從未如此溫暖過

走過腥風血雨
倫伯:從未如此溫暖過

【本報訊】昔日年少無知,15歲加入黑社會,20多歲在旺角黑夜打殺,倫伯每日在爭地盤「劈友」的腥風血雨中度過。過去50年,他進出監獄37次,困在監倉的日子多過在外面的世界。回首前塵,倫伯說「當時都唔知自己活在黑暗中!」最懊悔是父母離世時,自己身在獄中,無法送別最後一程。晚年一身傷病,餐風露宿油麻地天橋底,他感謝未被社會摒棄,獲編配公屋「上樓」有個安樂窩,度晚年。
記者:劉秀蘭 攝影:余睿菁

「呢張氈濕完又乾、乾完又濕,但好有紀念價值,我唔捨得掉!」手中一張留有多個煙蒂燒穿破窿的毛氈,記下66歲倫伯當年在油麻地避風塘旁邊天穚底露宿日子,每日起床不知有沒有飯開,有時到避風塘替停泊的遠洋貨船剷漆,慨歎工資全是「白粉糧」,統統花費在購買毒品。

案底纍纍的倫伯犯下的偷竊、傷人或販毒罪等,「往績」多得連自己也數不清,他苦笑說幾乎坐勻全港監獄,最長一次是因傷人罪在赤柱坐了三年。70年代及90年代,倫伯父母相繼去世,可是當時均在獄中服刑,他後悔不孝未能送父母最後一程,終生遺憾。

左前額的刀疤印記着他年少時,在旺角通菜街排檔爭地盤大戰,最終敗在刀光劍影下,倫伯慨歎:「當時都唔知自己活在黑暗中!」其後他在黑道浮沉,直至年老力衰,又染毒癖,做過清潔散工的倫伯無處棲身,躲到油麻地甘肅街天橋與十多名露宿者為伍,卡板當屏障,一張帆布床、一張氈便是家當,一住11年。他最記得一夜醒來,「北風大雨,張氈濕晒,今日唔知聽日事,問自己係咪就咁過一生?」

2004年是倫伯的轉捩點,那年他第37次入獄,被關進大嶼山麻埔坪監獄,當時有已戒毒的同路人說:「依家啲毒品都唔係毒品嚟,留番個錢買好嘢食好過啦!」眼見同輩已戒除毒癮及「上岸」,他自問:「佢哋得,點解我唔得?」56歲終於「搣甩」毒癮,住進露宿者臨時收容中心,兩年後獲編配公屋「上樓」。

告別街頭,有家可歸,倫伯視公屋的家是終老之所,坐在軟軟的睡床,感嘆從未如此溫暖過。倫伯坦言如果可以回到從前,絕不會再走這條「黑暗之路」,「家庭散晒,年老又周身病,要人幫。」倫伯患有痛症,雙手經常發作,家中洗衣機早前損壞要用手洗衫,令雙手病情惡化。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從「家居援助專戶」撥款助「倫伯」購買電視機。近日經關顧主任了解「倫伯」的情況後,正協助他籌募善款購買洗衣機,盼善長伸出援手,助他改善家居生活。

「倫伯」暖流編號:C3667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