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一青會醫療支援

運動隊醫隨想:一青會醫療支援

執筆時,正在從福建省福州市返回香港的航班上,並完成了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簡稱一青會)的香港代表隊的隊醫工作。一青會的前身為四年一度的全國城市運動會(簡稱城運會),旨為全國青少年運動員提供一個大型、綜合的競技及交流平台。數年前,國際奧委會成立專為18歲以下運動員而設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了配合國際體育發展,並與青年奧運會接軌,城運會正式易名為全國青年運動會。
屈指一算,此乃筆者第四次參與這個運動會醫療工作,以往亦有參與其他國內大型運動會,如全運會和全中運等,發現國內在大型運動會的醫療工作支援方面進步不少。運動員村內設有24小時醫療中心,雖然設備並未十分完善,但處理一般疾病游刃有餘。福州市內部份指定醫院設立運動員專用「綠色通道」,方便運動員快速接受治療,反禁藥的藥檢工作也做得井然有序和專業。
本港今次派出14位醫護人員,包括了醫生、物理治療師、按摩師、恢復專家及運動科學專家,為港隊一行大約200多名隊員作運動醫學支援。在比賽正式開始前,醫療隊員率先抵埗及在運動員村成立一醫療中心,專為港隊隊員服務。隨行裝備、藥物和醫療器材亦在運動會開始前一併從香港運抵運動員村,醫療隊亦有派員到不同的比賽場地,作駐場醫療支援,務求讓運動員在最佳的健康狀況下出賽。
不論在人數、專業、還是隨隊設備上,本港醫療隊在是次一青會屬各隊之冠,這有賴政府康文署同事在各方面的妥善安排、協調和配合。整個團隊不辭勞苦、朝7晚11地工作,只為支援我們的年輕運動員,在運動場上追逐他們的夢想。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