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伊派系鬥爭造就IS坐大

無視伊派系鬥爭造就IS坐大

【話你知】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崛起可說是英美在2003年大舉入侵伊拉克時所種下的果,美國在2011年從伊拉克撤兵後,不顧伊拉克國內遜尼和什葉兩派衝突,令原本僅為阿蓋德分支的IS吸納遜尼派分子,在敍利亞和伊拉克迅速擴大版圖。

推翻侯賽因 扶植什葉派

英美聯手入侵伊拉克,在推翻遜尼派獨裁者侯賽因後,扶植屬於什葉派的總統馬利基(Nuri al-Maliki)。遜尼派不滿被馬利基政府打壓,跟什葉派不時發生衝突,2011年美國宣佈撤軍更成教派衝突的轉捩點。馬利基得悉屬遜尼派的副總統密謀政變,在美國撤兵後立即下令逮捕副總統,並以坦克和重型武器展開多年針對遜尼派的殘酷鎮壓,血流成河。
遜尼派惟有投向曾淪為美國階下囚的巴格達迪所領導的聖戰組織「伊拉克伊斯蘭國」(ISI),當中不乏侯賽因年代的情報高官和軍隊上校,為組織提供絕佳的經驗:2013年組織結合旗下於伊、敍兩地組織的部隊,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於去年成功攻佔伊拉克摩蘇爾,建立「哈里發國」並將組織改名為IS。
英國廣播公司/德國《明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