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雖然市場普遍認為深港通今年開車無望,但華夏基金(香港)仍率先部署,今日推出本港首隻小型股ETF(指數買賣基金)掛牌。該行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表示,新推的華夏恒生小型股(3157)為目前市場上,第一隻以本地小型股為主題ETF,追蹤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初期基金規模已有約兩億元,有信心半年後規模可增加三至五成。
實物複製形式營運
華夏基金(香港)旗下旗艦ETF產品為華夏滬深300(3188),截至本月中規模近140億元。雖然陳志豪否認A股ETF市場已近飽和,但指出港目前已掛牌ETF約130隻,當中逾40隻或三成均為A股相關產品,且焦點往往只集中在數隻ETF,除非監管當局放行創新的槓桿式產品、重新引起投資者興趣,否則「可以出嘅都出咗」,要突圍有難度。
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成份股多達202隻,表現較大型股指數更波動,但相對恒指成份股主要集中金融業,小型股指數行業比例平均,以工業及消費類比例較多,大至中海集運(2866)、細至匯彩(1180)及國際娛樂(1009)等均躋身其中,自2000至今2014年共14年,指數跑贏恒指次數達14次或57%,09年曾漲逾一倍,但2011年勁瀉33%。
陳志豪強調,基金將以實物全面複製形式營運,管理費0.5%,由於相對美國ETF零售及機構投資者比例為八比二下,香港相關比例只有五比五,因此相信零售市場潛力仍大,故目前正積極加大零售投資者的參與。
他認為一隻ETF要成功,「通常因為佢係第一隻」,並指選擇本地小型股是相信深港通開車後,市場對盈利增長潛力大的小型股興趣及需求會上升,加上相對內地上證500市盈率(PE)逾34倍計,恒指綜合小型股指數估值僅約25倍,對內地投資者的吸引力會更大。
記者: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