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補習天王林溢欣獲補習社登報以8,500萬年薪挖角,引起全城熱議。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執教鞭近9年的梁政民(梁sir),認為日校教育與補習非對立關係,因為日校針對考試都會製作「雞精教材」,又有補習無可取締的元素。縱然補習名師薪酬可觀,都未令他動心,「葡萄(羨慕)就其實都無乜點葡萄,天王有幾多個呢?能夠塑造到有幾多個呢?」
記者:黎靜珊 攝影:朱家駿
「日校教育趨勢不期然需要出好多『雞精』,至少畀學生考試前攞到一本嘢去讀。」梁sir坦言,送學生考試都希望他們取得佳績,教學逐漸考試導向,製作俗稱「雞精」的精讀教材,甚至邀請補習名師出席講座分享考試竅門。補習風潮熱烈,他認為學生程度不一,一套教學未必適合全班學生,個別學生覺得老師教得太深或太淺,尋求補習未必是日校老師教學不佳。即使有積極的學生拿補習社筆記詢問意見,他也不認為是「落我面」,而是一種學術交流。
為師者,不但要傳道、授業,更要解惑。教導中三及中六文憑試班,擔任班主任,加上帶領辯論隊,在梁sir眼中日校教育除了學業指導,更要向學生灌輸正確價值觀「教佢哋點樣去做人」,又反問「就算你補哂全科,係咪就代表你唔需要日校學習?」育人之餘亦建立自己,他直言與年輕人相處「自己都後生咗」。
補習天王也有代價,梁sir踏入教育界,初時都有想過做補習「搏一搏」,但發現補習「睇收嘅學生夠唔夠,時間上人哋放假先嚟開工」,壓力甚大,無法取得生活平衡。他認為天王講求的都是包裝,講求的都是口碑,「好似張欣欣咁包裝自己做一個好錫老婆嘅男人,加上文筆好,畀人感覺溫暖,令人覺得佢好勁」。文憑試「一試定生死」決定學生前路,而補習市場龐大,學生「有得揀先係老闆」。
「老闆」之一、今年入讀中大數學系一年級的周同學,自言在林溢欣指導下成績突飛猛進,由中文科校內考試僅得「十零廿分」,變成在文憑試取得等級5佳績。他尊重林,視對方為中文啟蒙老師,批評日校老師只懂叫他背答案不求甚解,相反林著重解釋答案背後的原因及邏輯,教導如何推敲答案,補習社「雞精書」亦有助溫習。他更稱補習後反而「冇咁功利主義」,本打算「操下考試卷就算」,但補習令他「明多咗中文嘅嘢」。
作為中文老師,被問到會否介意兒子長大後補習中文,梁sir毫不猶疑說「咪由佢出去補,由佢出去補!」,最重要達到好效果,成績進步。對於補習社被批評為「學店」,只為賺錢,他從日校老師角度說:「如果你話教育好高尚,你可唔可以唔收人工呀?可唔可以唔加人工仲收緊萬幾蚊都願意委身落去呢一行度?我覺得又唔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