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訪問香港著名旗袍師傅劉安慶,他可說是電影美術指導張叔平御用旗袍師傅。張叔平向來對旗袍素有研究,即使只是一條觀眾看不見的底裙,張依然講求傳統服飾的原汁原味:黑色雪紡底裙不僅全人手縫紉,更以傳統扭扣的做法代替現代的拉鏈,底裙底還加上一條蕾絲。這正是一種對美學的完美追求。尤其欣賞一齣電影,電影服飾是絕不能忽視的,從其細節,對如何襯托人物性格、故事情節有莫大幫助,也反映到導演處理電影是如何嚴謹。
以服飾拱托故事情節
最近我看了一套維多利亞時期、歌德式的驚慄電影《血色莊園》,由Kate Hawley設計的電影服飾,同樣講求人手刺繡的傳統手法,呈現維多利亞時期的感覺。
故事講述一位沉迷寫作鬼古的美國新時代年輕富家女Edith,開初就以一副傲慢、聰穎敢言的另類女性形象出現,嫁給窮光蛋發明家Thomas,搬往英國陰森山莊,墮入丈夫及其古怪姐姐Lucille的陰謀中。我比較討厭古裝電影單以蕾絲、ruffles堆砌服裝就算「復古」,反觀《血色莊園》裏的服飾,則很配合佈景色調,能突顯電影兩個章節的氛圍變化。上一節發生在美國的夏天,充滿朝氣,熱熱鬧鬧,Edith以黃金色、泥黃色的衣服拱托出她對生活的嚮往;下一章節踏入故事高潮,以滿地冰雪、陰森大宅拱托出Edith內心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以有點精神失常的Lucille為例,她的裙子以單調、凋謝的葉子拱托出她的陰森和下場,其服裝刺繡更與屋子裝潢如出一轍,導演說:「在很多意義上,她是把屋子穿到身上去的。」又例如,當Edith踏入大宅,生命岌岌可危,那刻她穿上白色薄紗睡裙,導演成功把她塑造成如蠶繭般脆弱,同時又呼應電影先後以充滿生命力的Edith喜愛的蝴蝶和自小與飛蛾為伴的Lucille的一大對比。再例如,Lucille住在大宅中時穿的服飾,Kate Hawley用古老打褶法人手縫製,讓服裝擺動時像極昆蟲翅膀,當Lucille靠着陰影,像極一隻附在牆上的飛蛾。
維多利亞服飾中的現代設計
人物性格塑造方面,Kate Hawley也花了不少心思,不是獨沽一味的維多利亞式復古,當中也滲入現代化設計,藉以表達Edith在那年代是新時代女性。Edith一出場,當她拿起筆或看書時,就會戴上一副金絲眼鏡,讓觀眾知道她是一位欲建功立業的事業型女性,而非其他二打六式貴婦。Kate Hawley也以花作為Edith服飾的主題,以象徵「富足和豐盛……她大方的性格。」我特別喜歡Edith在草園上穿的一條半截長裙,其腰帶像攬住纖腰的一對手,與本地設計師R1476以舊手套設計的腰帶極相似,除其摩登設計讓人眼前一亮,同時又象徵Edith表面看來獨立、有不怕靈異的勇敢個性,但其實心底裏也需要被保護的。
老實講,電影發展至末段,我心想:「點解套戲咁長?睇咗咁耐仲鋪排緊?」雖然電影故事的鋪排、前文後理的解釋稍有缺欠;而且觀眾現場朋友反應,驚慄位屬於「BB辣」,驚慄位變笑位,幸有佈景、服飾營造氣氛搭夠。
記者:陳芷慧
電影資料
片名:《血色莊園》Crimson Peak
片種:驚慄、愛情
語言:英語
片長:118分鐘
級別:IIB
YouTube: https://youtu.be/nw2000_VJ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