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馬橋事故】
【本報訊】早在政府將香港機場搬往大嶼山,一直都知道只靠單一的通道來往機場的風險高,所以早已制訂了一整套應變計劃,為每段通道一旦封閉而擬定了應變措施。然而,這些應變措施經前晚一役,證實毫無用處。政府跨部門小組昨日開會後已經有共識,原先制訂的應變計劃已不合時宜,各部門必須盡快作更新。
記者:麥志榮
據港英政府布政司署及運輸科1997年4月提交立法局的文件指出,由於來往大嶼山新機場只有一條陸上通道,所以須制訂應變計劃。對葵涌、青衣、青嶼幹線、北大嶼山快速公路等各路段一旦封閉,定出了各項應變方案。其中包括汲水門大橋的青嶼幹線若全線封閉,原定應變是政府會提供特別渡輪服務來往荃灣至東涌,而來往機場至東涌的巴士亦會由東涌巴士總站延長至東涌碼頭。
未能提供緊急渡輪服務
運輸署昨晚發新聞稿解釋,前晚曾安排4班緊急渡輪服務來回荃灣西及東涌,可接載約1,400人。但營辦商需時準備船隻及船員,要晚上10時才能開始提供服務。青嶼幹線於晚上9時40分重開,緊急渡輪服務最後毋須提供服務,顯示應變計劃不切實際。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晨召開跨部門會議跟進撞橋事故,據了解會上已達成共識,早年制訂的機場通道交通應變計劃已過時,必須檢討,尤其當年無如今已極普遍的手機及網上資訊,所以通知公眾及傳媒的安排一定要追上現今需要。各部門已收到命令,必須盡快定出新應變計劃。
區議員促開放機場碼頭
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指出,來往機場只得一條通道,根本無真正應變可言,若發生更嚴重的恐襲爆炸,便完全無路可走。政府亦心知肚明,所以一早便開始規劃新路,可是多年來一直議而不決,現時才興建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實在太遲。離島區議員周轉香指出,機場的海天碼頭現時只招待轉機旅客,區議會多年來都爭取開放給公眾使用,供普通市民乘搭來往機場及屯門,但機管局及政府反應冷淡。
東涌陸路受阻,原本還有渡輪。除由中環坐船至愉景灣或梅窩轉巴士外,亦有屯門至東涌小輪,船程僅需半小時,但班次疏落兼配套不足,尾班船早於晚上7時半便開出,深夜有突發事故便派不上用場。東涌碼頭亦沒有巴士直接前往機場。
住在逸東邨的劉小姐稱,以往經常乘船往屯門,但航線改由富裕小輪接手後,班次疏落。她希望政府能與船公司協調加密班次,若封橋事件再發生,居民有水路進出東涌,免與外界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