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隻佬,人皆羨慕。
起碼我很羨慕,甚至有點妒忌。走進健身室努力一番後,見到自己手瓜像隻小矮瓜時只能偷望別人那像小冬瓜般的手瓜,口裏說健身只是為保持身體健康,心裏卻幻想着有朝一日(也可能是來世)能擁有那身橫練肌肉──牛排般的胸肌、朱古力般的腹肌、節瓜般的二頭肌……
要鍛煉成這般身材定要付上很大代價,一星期起碼四、五天在健身室打滾,每次要花上三、四小時,而且要做大隻佬便不能像我這般得過且過,每天都要向難度挑戰,當肌肉被重量撕裂時更強新肌肉才有機會暴現。不單如此,飲食還要諸多管制,超高蛋白質超低澱粉質,近乎零脂肪……
這麼辛苦,為何大隻佬要做大隻佬?
原因當然因人而異,有張家輝為藝術拚命,有阿諾舒華辛力加為參加比賽,也有不少人只是為興趣,但有小類人卻是因為病而成為大隻佬。醫生並沒有胡說,這病叫BDD。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身體畸形恐懼症)其實並非罕見,估計大約有百分一至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BDD,簡單來說,BDD患者對自己身體不完美之處嚴重不滿,為此在行為和情緒上產生過份反應,繼而負面地影響正常生活,再次以我這雙小眼睛為例,醫生對自己的不完美之處一笑置之,BDD患者卻可能為避免別人見到小眼睛而日夜戴上墨鏡,甚至為怕別人嘲笑而孤獨自己,當然也會找整容醫生幫忙,但無論手術後果如何都仍是不滿,一步一步地發展成焦慮和抑鬱。
BDD其中一種常見類別是Muscle Dysmorphia,意思當然是針對肌肉大小而產生自我不滿,患者差不多純男生,當覺得肌肉不夠大塊頭便正常地去鍛煉,但是無論手瓜變成節瓜還是小冬瓜都是覺得不夠完美,結果是用盡一切手段時間來塑做完美身段,但只要遇上任何不完美之處,負面情緒便應運而變成不快樂的大隻佬。
我較幸福,身體太多不完美之處,根本無可能患上BDD,要不是便死掉算數。事實上不少人患上BDD也懵然不知,若為身體不完美而感到過份煩惱和不快樂時,便應找醫生幫忙,藥物治療對BDD十分有效。
下次在健身室見到大隻佬而感到渺小時,不妨阿Q地安慰自己說:「可憐呀,BDD患者。」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