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領綜援作指標 學者斥林鄭誤導長者貧窮調查 政府被指作弊

以無領綜援作指標 學者斥林鄭誤導
長者貧窮調查 政府被指作弊

【本報訊】本港去年有近30萬名貧窮長者,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早前在扶貧高𥧌會上稱,當中逾14萬人報稱沒經濟需要,長者貧窮情況被高估。但原來有關數據是政府統計處基於受訪者回答「為甚麼沒有領取綜援」所得,且近半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港大學者周永新斥政府利用調查扭曲事實,「有欺騙成份,其實係cheating(作弊)」。
記者:王家文

根據《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本港去年有29.38萬名長者生活於貧窮線下,其中24.51萬人沒領取綜援,當中14.34萬人報稱沒有經濟需要。統計處回覆本報查詢指出,受訪者是否有經濟需要基於回答「為甚麼沒有領取綜援」這問題;而受訪者的家庭月入少於綜援平均金額,如2人家庭為8,500元、3人則1.1萬元等。

政府反退保立場漸明顯

統計處提供3個答案包括「沒有經濟需要」、「有經濟需要」及「其他」。若受訪者報稱沒有經濟需要,經處方歸納後,原因包括靠積蓄為生、主要支出由非本戶人士直接支付及家庭收入已足夠日常開支等。報稱有經濟需要的受訪者,處方提供可選擇的原因包括未能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不符居港規定、不願申請及正在申請綜援。
統計處資料也顯示,14.34萬名報稱沒有經濟需要的貧窮長者中,44%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有6.31萬人;領取高齡或傷殘津貼分別有31.3%及2.9%;沒有領取任何社會福利金則有21.7%。這批長者中,63.5%居於沒有按揭或借貸的自置私樓或居屋;居於公屋的則有23.8%。
受政府委託研究退休保障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指出,綜援金額本身偏低,且申請門檻是各項福利措施中最高,長者沒申領可能自知未符合資格,不代表沒有經濟需要,「有44%(報稱沒有經濟需要長者)攞緊長者生活津貼,反映佢哋積蓄得好少,而且攞咗長生津就唔能夠攞綜援」。
周永新狠批政府扭曲事實,誤導公眾以為大部份長者沒經濟需要,毋須退休保障,「我覺得真係有欺騙成份,其實係cheating(作弊),用調查去證實自己嘅諗法、立場」。他指政府反對退保立場趨明顯,「真係唔好做諮詢,已經冇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