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疏導負面情緒

催眠疏導負面情緒

【本報訊】不少人都是從電視劇或電影中認識催眠,如電影《無間道》,演員陳慧琳在戲中催眠梁朝偉,兩人建立互信後,梁自爆為卧底警察。催眠真的可令人在無意識間自爆不可告人的秘密?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社工兼催眠治療師黎詠雅表示,催眠其實並非如電影橋段般誇張或危險,想更了解催眠治療,就要「睇真啲」以下的催眠技巧與應用。
記者:梁麗兒

專注力低難催眠

不少人認為意志薄弱、易受人影響者才會容易被催眠,性格堅強的人則不易受影響。其實此講法不正確,能否被催眠與性格無太大關係,重點是參與者須願意及不抗拒接受催眠治療,與治療師建立信任關係,才能完成整個過程,為心中困擾找出路。
但平日較難專注、集中做事的人,相對較難進入催眠的過程,治療師要因應情況,如當事人對聲音較敏感,則利用聲音幫助對方導入催眠。若戒心強,對催眠治療信任不足,都會較難被催眠。

過程清醒能自控

被催眠的人在「啪一聲」後突然蘇醒,是舞台式催眠治療,多見於電影、電視劇的誇張橋段。在現實中被催眠者的精神狀況仍然清醒,有自控能力,並會記得與治療師的對話,或當中所發生的事情,故被催眠人士並非「唔會醒」,或要在啪一聲之後才蘇醒。一般催眠治療過程約30至45分鐘,催眠治療師會向當事人先進行心理輔導,了解情緒受困擾情況,然後再進入催眠。對於一些自我防衞機制較強的人,當被催眠勾起過往「唔想接觸嘅事情」,都有可能會主動中止催眠,在此情況下不會對身心帶來破壞。

音樂呼吸助放鬆

望着左搖右晃的陀錶就可進入催眠的半夢半醒狀態?陀錶是傳統的催眠道具,主要幫助當事人提高專注力及集中力,以便導入催眠狀態。
除陀錶外,催眠治療師也可利用一支筆或一隻手指就將人催眠。其實現代進行催眠已很少用陀錶,反而透過其他方法,例如聲音、音樂或呼吸等。
催眠治療師會利用「試吓放軟成個人」、「好似沖一個暖水涼咁放鬆」等字句提示當事人放鬆的技巧,幫助當事人進入催眠的狀態。

尋找不快樂之謎

催眠治療不能夠幫人刪除傷心經歷或感受等不愉快記憶,但可以讓人更了解自己,靜聽內心世界的聲音,找出情緒困擾根源。原來當人遇到不愉快經歷,若當刻沒有好好疏導、處理負面情緒,有機會收藏在心底,即所謂潛意識。當日後再遇到類似事件發生,便容易勾起有關回憶和感受,撩動更強烈的反應。當中或涉及兒時父母離異、校園欺凌、或因父母重男輕女而遭不公平對待,帶來的負面感受。曾有病人與伴侶分手後非常傷心難過,無法釋懷,原來與兒時被母親遺棄,但當時無妥善處理情緒有關。

自我催眠練習

1.找個舒適位置躺卧或坐下,閉上眼慢慢吸氣呼氣
2.呼氣時慢慢將膊頭放鬆,感覺身體放軟,逐步放鬆其他位置
3.想像去到一個喜歡的地方,心想「我可以攤唞一陣」
4.若腦裏出現煩擾事情,可提示自己「由佢啦、放走佢」
5.慢慢感受整個人鬆弛的感覺;當覺得足夠時,深呼吸數次後慢慢醒來
註:可減輕緊張及幫助入睡
資料來源:註冊社工兼催眠治療師黎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