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當教改由下而上 - 陳曉蕾

【綠是彩色】當教改由下而上 - 陳曉蕾

如果課程表一片空白,任由學生選擇上甚麼課,甚至決定學甚麼;校規只有三條:不可打電動、不可使用暴力、不可發生性行為,學校日常運作由師生組成的自治會管理──會發生甚麼事?
這場教育改革發生在台灣全人中學,這間大約五六十人的學校已經二十年了,一九九五年入讀第一屆全人中學的學生劉若凡剛出版了書籍《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原稿就是她得獎的碩士論文,再用了兩年時間改寫成書,訪問了大量全人中學老師學生,也梳理了學校以至台灣教育改革二十多年來走過的路。
台灣教育制度曾經比香港封閉僵化得多,教科書都是政府指定的,學生被功課和體罰壓得透不過氣來,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台灣教師和家長上街爭取教育改革。有別於香港教改由上而下由教統會、教統局推動,台灣的教改是由下而上引發的。
在劉若凡筆下,第一年學校就像自由的烏托邦,學生不少是創校團隊的子女,師生一起寄宿一起生活一起學習。然而第二年已經急速變酸:建制學校轉過來的一些新生抗拒學習,選課權淪為曠課權,白天睡覺,晚上鬧事,連帶舊生也分黨分派,學生甚至把最高權力的自治會解散了。而老師把學生的學習責任都扛在自己頭上,拚命找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累得崩潰……
劉若凡是批判的,坦然記下學校的混亂和失誤。一些學生、老師、甚至創辦人選擇離開,但學校依然繼續,學生嘗到濫用自由的後果,主動要求重新設立自治會,學習更成熟地相處。改革就像鐘擺,由一方盪到另一方,老師一度分為注重知識的教學組和注重對話溝通的輔導組,幾年下來,教學組比較取得家長和外界的認同,一些創校老師先後離開,鐘擺幅度收窄學校似乎上軌道,但代價是犧牲原先更寬闊的多元化理念。

遍地開花的教育理念

讀着這書,感受甚深。二千年香港推出有史以來最大模規的教育改革,當時我去台灣採訪這些新理念學校,除了全人中學,還有森林小學、雅歌小學、種籽學苑、北政實驗中學。台灣人的反抗力量是一些香港人不易理解的,森林小學曾被視為非法辦學,全人中學甚至有消防車堵在門口,被政府截水截電,但這些非主流的學校就像一把火燒開去,反過來影響建制內的學校。
由上而下的改革,除了會激起反對,強制實施亦令當權者更加操縱。由下而上的改革,最初的混淆也不易接受,但一旦改變,就不能隨意拿走。二十多年來台灣多次宣佈教改失敗,然而實際上不同理念學校遍地開花,今年初更加通過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教育改革得到法律保障,透過學生在家自學,容許多元化的教育團體辦學,實踐不同的教育理念。
全人中學不一定是典範,去年才爆出學生被欺凌,但學校仍然持守理念,由自治會處理,老師並且對那學生說:「以後出社會,一定會遇到壞蛋,你要學會解決自己的難題。」反觀我十五年前在香港訪問的眾多新辦學團體,面對考試和社會各種壓力,早在建制裏消失了。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