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教養之道】
看見子女玩Apps(應用程式),十個家長九個驚。家長不僅是怕子女沉迷電玩、無心向學,更怕他們從中接收了不良資訊,影響身心發展。但現今學童生於電子世代,年紀小小已一機在手,不少家長更將電玩當作「電子奶嘴」,令孩子習慣一哭二鬧三玩Apps。Apps海茫茫真的如此得人驚?倒也未必,看看專家及各家長推薦的教育Apps,讓小朋友邊玩邊學吧!
據香港衞生署「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2015年最新修訂的調查報告指出,調查對象為5,400多名學前兒童、中小學生、家長和教師,當中開始面對屏幕的年齡中位數竟小至八個月大,開始使用平板個人電腦的學前兒童佔38%。約19%的學前兒童每日平均花27分鐘玩視像遊戲,他們開始玩視像遊戲的年齡中位數為24個月大。該報告提及歐洲於2013年的調查研究,指出在荷蘭和比利時,逾70%的幼兒和學前兒童已經上網。學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數字明顯有增加趨勢。
成也手機 敗也手機
提到各種各類的Apps,兒童心理學家袁志文博士先是眉頭一皺,為電子世代道出一句「成也手機,敗也手機」。所成者,是Apps對知識的覆蓋範圍相當廣泛,無疑使學童吸收知識的速度有增無減,在知識領域開一片天。所敗者,是Apps有機會使學童依賴電子產品,假如學童凡事都只在網絡上尋求答案,便會造成自我認知及社交障礙等問題。袁博士舉了一個例子:「簡單如在WhatsApp裏說一句謝謝,單單在文字上,已缺少人的表情、語氣和肢體語言。長此下去,我們的人際關係意識便會越來越薄弱,不懂與人溝通。」
孩子迷上電子用品是避無可避的現實,袁志文博士認為是否用得其所、會否過份依賴電子產品,家長有絕對的責任。要有效避免子女沉迷電玩,便要由以下三部曲做起:
第一步 親子互動
袁博士指出很多人對「溝通」的誤解,他強調若父母只陪伴子女於同一屋簷下,卻沒有交談、表達心中所想,那只不過是軀殼上的陪伴,而不是心靈上的溝通。親子互動,絕對是防止子女依賴電玩的首要條件。
第二步 以身作則
身為父母,自然是孩子第一個學習對象。袁博士建議,家長應以身作則,少玩電玩,做孩子的好榜樣,不應一邊禁止孩子玩Apps,一邊放縱自己玩。
第三步 培養子女閱讀興趣
「即使電子閱讀有多方便,如用iPad看書,都會有很多其他資訊在視窗彈出,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相反,看書則可以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袁博士強調,家長要教導子女,電腦與書本是兩回事,電子書絕對不能取代實體書。
多了解子女想法 用App教做人
小朋友較容易在網絡世界接觸到不良資訊,家長一刀切禁止子女玩Apps,往往適得其反。小童群益會「夜貓Online」計劃主任何振宇(Stanley),專門協助時下學生正確使用電子產品,服務對象為24歲以下青少年網絡使用者。何振宇認為家長應了解子女的內心,建議家長利用Apps不同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建立他們的正確價值觀:「小朋友無論生於任何年代,有些基本需要是一樣的,例如被關心、尊重、肯定或是他們自身的成就感,如果現實世界無法滿足,他們就會依賴遊戲世界。」Stanley亦指,雖然刺激的戰鬥型Apps最吸引年輕人,但只要他們能分清現實與虛擬世界,並妥善分配遊戲時間,家長不必過份擔心。
家長點睇
六大教育Apps推介
著名教育顧問 主張輔助學習
撰寫教育專欄多年的教育顧問曾廣豪(Ian Tsang)育有兩名女兒,深明為人父母對子女使用Apps的擔憂,又理解孩子生於電子世代,接觸Apps是無可避免。Ian選Apps的原則,是當現實世界的學習工具無法全面滿足學生所需時,才建議以教育Apps來輔助學生學習。他推介了兩個可輔助學習的Apps,讓學生可善用科技學習。
1. 學寫漢字
對象:
幼稚園及小學生
賣點:
以動畫形式顯示漢字的正確筆順,能彌補書本這些硬體教材的不足。學生更可在程式中練習寫字,不用依賴父母從旁指導,培養孩子自學能力。
下載點:以iPad於App Store免費下載
2. Metronome Beats
對象:
有學樂器的學生
賣點:
拍子應用程式,方便易用。可調節出不同節拍及鈴聲,比實體拍子機更易用更多功能。亦適用於其他需要節奏運行的運動,如:高爾夫球推桿練習、跳舞等等。
下載點:Google Play免費下載
小童群益會計劃主任 鼓勵遊戲中學習
小童群益會「夜貓Online」計劃主任何振宇(Stanley),反對一刀切禁止學生玩Apps,反而重視怎樣透過玩的過程,教導學生辨別是非。他推介兩個既好玩又有教育意義的Apps給大家。
1. 問答達人
對象:
中小學生和家長
賣點:
題目內容相當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常識、時事盡收程式之內。除了適合一家大小鬥智鬥力答問題,此程式更能讓玩家加添問題和答案到問題庫,分享學問。
下載點:
App Store及Google Play免費下載
2. Where's my Perry
對象:
中小學生和家長
賣點:
迪士尼出品,屬益智解謎遊戲,能訓練小朋友邏輯思考,運用各種常識、推理過關。遊戲要玩家動腦筋,建造引水道給主角Perry逃脫,每過一關難度越高。適合家長與子女一起玩,促進親子關係。
下載點:
App Store及Google Play下載免費版本(內含15道關卡)或完整版(內含200道關卡)
完整版價格:
港幣$23(App Store)及$15.49(Google Play)
家長精選益智遊戲 投其所好
記者街頭訪問了兩位家長。其中一位屬愉快學習型,她推介囝囝愛玩的恐龍App,因為他最愛研究各種恐龍,玩App時遇到不認識的恐龍名稱,便會翻書查證,寓學習於娛樂。囝囝研究恐龍的興趣,更感染了姊姊與他一起學習。她又指只有假日才會讓孩子玩15至30分鐘,時間控制妥善,自然不怕子女沉迷。
Jurassic World : The Game
對象:
中小學生
賣點:
畫面豐富,耐玩性高。能透過飼養恐龍的遊戲,學習不同恐龍的名稱和習性,誘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下載點:App Store及Google Play免費下載
另一家長屬實用訓練型,下載Apps的準則是以幫助孩子練習為前提。如囝囝正學圍棋,媽媽便會下載圍棋App供囝囝邊玩邊練習。她說下載學習Apps,也會根據囝囝的興趣:「曾經試過下載學唐詩的App,但發現囝囝沒興趣便刪除了。」以子女興趣為出發點,實為教育的上上之策。她更幾乎將自己手機的遊戲Apps刪去一空,只剩一兩個偶爾用作消閒。這樣以身作則,子女怎會不乖乖聽話呢?
Go Free(圍棋)
對象:
中小學生
賣點:
沒有地方及時間性的局限,走到哪裏都可下棋,訓練腦筋。
下載點:Google Play免費下載
記者:陳曉欣
攝影:鄧鴻欣、徐振國
編輯:李寶筠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