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律政司在多宗案件都諮詢英國御用大律師法律意見,甚至聘請這班海外大狀上陣打官司,惹本地法界人士關注,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質疑,部份案件如七警案案情簡單,根本毋須諮詢海外法律意見,本地有足夠法律專業人士提供意見。另有法律界人士擔心律政司以諮詢海外法律意見為藉口拖延檢控決定,對涉案人士不公平。
律政司資料顯示,過去4年,律政司每年支付外判法律服務及有關專業費用有增無減,由2012/13年度的2.83億元,增至2015/16年度預算的5.3億元,其中2014/15年修訂預算為4.7億元,比2013/14年度的實際開支3.28億元激增43%。
包括曾蔭權及七警案
本報翻查資料發現,律政司過去4年在多宗案件都諮詢英國御用大律師的法律意見,包括前特首曾蔭權涉貪案、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大花筒案、七警暗角涉嫌毆打案等。另在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與新地世紀貪污案,以及英冠球會伯明翰前班主楊家誠洗黑錢上訴案,律政司更聘請多名英國御用大律師出戰。單是許仕仁案,在扣除法庭判決被告交還3,000多萬元訟費後,律政司仍需支付1,237萬元訟費。
本身是大律師的郭榮鏗關注近年律政司越來越多個案尋求英國御用大律師等海外法律意見或打官司,質疑部份個案如七警案無必要諮詢英國御用大律師意見,「嗰單案案情唔複雜,本地律師都可以畀到意見」。他指律政司在有需要時,可外判案件予私人大律師處理或諮詢法律意見,「但並非吓吓都要搵QC(英國御用大律師),香港有足夠法律人才,律政司應該優先搵本地律師」。
律師文浩正表示,律政司會因應案件的複雜性及敏感性,決定諮詢本地私人或海外執業律師的法律意見,可予外界獨立公正形象,「如果海外同本地嘅法律費用相若,應優先請本地律師」。他又擔心律政司會以諮詢海外法律意見作藉口,拖延檢控決定,如曾蔭權案就拖延3年8個月、七警案拖延1年等,「拖延檢控對涉案人士造成法律上不公平」。
律政司發言人回應稱,會基於案件大小、複雜程度、申索量和所需時間或案件敏感度等,適當尋求獨立外間法律意見;或律政司內無合適律師就案件出庭等,律政司都會考慮將案件外判。外判案件的年度開支須視乎涉案件數目、複雜程度和進度而定,相關因素並非政府所能控制。
■記者謝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