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潮籽】敢玩創新 山澗淘金 100%瑞士靚錶

【男潮籽】敢玩創新 山澗淘金 100%瑞士靚錶

【男潮籽:紳士裝修】
即使沒有創新及科技局指引方向,一眾瑞士製錶師在物料方面依然各出其謀,像是走入深山溪澗,尋找有限的本土黃金,再提煉出比999金還要純淨的金晶體;或是忽發奇想,找來世上最稀少的金屬——鋨(Osmium)及最古老的衣料——麻,破格置入機械錶。鐘錶專家陳楷遜指,部份瑞士腕錶品牌在選料方面可謂敢作敢為,Hublot正是其一。適逢其第二所廠房新近落成,於是遠赴瑞士小鎮尼永(Nyon)參觀,縱然一窮二白,無法成為名錶的好歸宿,但零距離觀看腕錶誕生,順道換個瑞士山區肺,便我心足矣。

在日內瓦市中心的大噴泉湖畔,數十家高級鐘錶專門店整齊排列,傳統及年輕品牌各有故事。想了解它們的歷史,還得找專家解說,陳楷遜醉心鐘錶十多年,現為瑞士高級製錶基金會大中華區主席,近幾年均在亞洲高級鐘錶展的製錶體驗工作坊擔任導師,拆解過大量腕錶,對瑞士製錶業亦相當熟悉。「八十年代初,Hublot破格地把橡膠錶帶結合貴重金屬製作腕錶,教人印象深刻。當年,其他鐘錶品牌均十分抗拒這種設計,認為非常可笑。但時至今日,不少品牌陸續模仿,例如Rolex最新推出的Yacht-Master亦用上橡膠錶帶。」此舉其實具有功能性的考量,因Hublot當年的主理人Carlo Crocco是位帆船愛好者,海上風高浪急,全金屬腕錶太笨重太堅硬,不便下水,遂花三年時間研發防水又耐磨的橡膠錶帶,方便出海時佩戴。
陳楷遜指自己玩得很雜,機械、石英均會留意,家中有一隻Hublot Big Bang系列腕錶,尤愛它不拘成規,「坊間分別有碳纖、陶瓷及不銹鋼腕錶,但它居然把三種物料集於一身,頗為前衞,個人覺得廿年後再佩戴亦不會過時。」他建議,如果喜歡獨特物料,可留意百年老牌Audemars Piguet,它的錶殼一直推陳出新,如用上特製碳纖,製作及形態均與一般碳纖大相逕庭;年輕品牌Richard Mille近年亦致力推動以輕金屬製作奢侈品的潮流,並把黑瑪瑙及超音速飛機機翼材質等獨特物料融入腕錶之中;還有Montblanc,跟隨潮流玩高科技,推出智能錶帶e-Strap。「不得不提,腕錶機芯物料也會隨時代改變,早年不少品牌均改用防磁材料,例如矽游絲及矽製擒縱系統。」

地質學家在隆河山澗淘取日內瓦黃金,再出售予本土鐘錶品牌,經過複雜過程提煉出的金晶體,比999金還要純淨。

陳楷遜
‧曾任瑞士製錶品牌Richard Mille亞洲區總經理
‧Bonhams拍賣行亞洲董事總經理及精密高級腕錶部主管
‧瑞士高級製錶基金會大中華區主席

極罕金屬製錶 比鑽石還閃亮

誠然,勇於突破傳統便已值得嘉許,「Hublot現愛採用創新物料製作錶殼,可謂意料中事,他們選料方面可謂敢作敢為。」如陳楷遜所言,是次參觀錶廠,記者對其研發部門所展示的創新物料最感興趣。廠房座落於日內瓦湖畔小鎮尼永,被大片蘋果園及向日葵園包圍,二號大樓剛於月初落成,主要生產自家機芯的零件及錶殼。
初次踏足錶廠,形形色色的高科技機器教人目不轉睛,甚麼超聲波設備、微形組件切割機,平日都難得一見。內裏環境明淨,充滿空間感,還有自半落地玻璃透入的柔和光線,工廠環境可能比香港部份辦公室還要舒服。不過長期進行單一工作、面對相同零件,應該很快厭倦吧?問到其中一位製錶師,他停下手上的工作答道:「我們會定期輪換相關的工作崗位,例如同類零件的裝嵌,造錶得心無旁騖,要真的喜歡才能投入。」工作分配還算人性化,以免員工變成機器,但裝嵌三問錶(即三簧錶,能發出三種聲響,藉此分辨時、刻、分)等超複雜機械的製錶師則無法調職了,據說瑞士只有五十多人懂得裝嵌三問錶,Hublot有四位,裝嵌一枚起碼要花一整個月。
隨着導賞團參觀,如願親眼看見部份以創新物料製成的組件,當中以麻線纖維混合少許金箔製成的錶殼,不得不佩服研發人員的創意,能把古老衣料融入複雜機械,噱頭十足之餘,他們亦解釋麻線具有容易上色的優點,方便製成繽紛的錶殼。研發部主管Mathias Buttet則尤愛提煉稀有物質,鋨合金算是代表作,放在枱上向我們展示的鋨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金屬,每年只出產30公斤,三分一落在Hublot手中,他表示鋨有很多反光面,比鑽石還要閃亮,故破格置入機械腕錶之中。

超聲波機器(Ultrasound machine)內置鑽石工具,用垂直震動力拋光極硬物質。

鋨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金屬,比鑽石還要閃亮。

Hublot的廠房位於小鎮尼永,二號工廠大樓新近落成,開幕當日吸引大量傳媒到場。

深入廠房,可看到平日難得一見的複雜機器,這台機器會用幼細的金屬絲線切割出僅幾毫米的精密零件。

Hublot研發部門主管Mathias Buttet,愛把稀有物質融入腕錶。

2,500萬年老黃金 年產800克

去年的巴塞爾錶展,Hublot展出了一款隱藏版金晶體腕錶,不僅瑞士製造,物料亦用上日內瓦的天然資源。研發人員捧起金晶體時小心翼翼,全程慢動作展示,金晶體號稱百分百純金,比999金還要純淨。研發人員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講解其製法:以類似煲水的原理,把黃金加熱至2,850℃使其氣化,然後氣化純金會在機器內結晶,變成獨一無二的形狀,工匠再於錶盤擺放約2克自然生成的純金塊,標榜原汁原味瑞士出品。
記者為了找尋瑞士本土黃金,決意走進瑞士山區,前往距離日內瓦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位處高地的隆河(Rhóne River)山澗。穿過荒郊小路來到河邊,山色撲面、溪水潺潺,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順道換個瑞士山區肺。站在河中的是地質學家Pierre-Alain Wülser,亦是日內瓦黃金的供應者,他解釋:「日內瓦黃金主要來自阿爾卑斯山,蘊藏黃金的泥石會因山脈活動而傾瀉,沿着隆河流經日內瓦,每年約出產800克,部份用來製作腕錶。」山有多老,黃金就有多老,原來日內瓦黃金已有近2,500萬年歷史。「在十九世紀,瑞士仍有專業淘金者,現已完全式微。淘一克黃金要一萬顆金砂,約需10天時間,但售價僅25瑞士法郎,根本無法為生。現時大家只在空餘時間跟孩子來淘金,接觸大自然。」

以1,100℃高溫燒熔24K金,然後倒進模具,待與陶瓷融合製成錶殼。

錶盤的金晶體100%來自瑞士,而且形狀各異,彌足珍貴,預計明年4月推出,售價待定。

Big Bang Unico Full Magic Gold,錶圈用上非常堅硬的magic gold製作,不易刮花,售價$280,800。

Big Bang Gold Linen,錶殼由麻線纖維加金箔製成,前者易於上色,設計更具彈性,售價$210,400。

日內瓦大噴泉湖畔,整齊排滿了過百年歷史的鐘錶品牌專門店。

記者:臧 諾瑞士報道
攝影:劉永發、陳永威
編輯:陳國棟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