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踎廁 - 曾志豪

1975年的踎廁 - 曾志豪

1975年,蔣介石離世,也是老對手毛澤東生命最後一年。一年後文革結束。
那一年,也是日本告別二戰後的20年經濟高速增長期,一年後,日本經濟速度放慢腳步,後來甚至泡沫爆破。
1975年的香港,奇蹟的下了一場雪,也是目前香港最後一次下雪紀錄。
1975年好像一個分水嶺,某些事情在1975年後,好像便完成任務,無復舊貌。
我看的樓盤,就是1975年建成的,那個年頭,地產商仍然滿有良心,仍然懂得興建四四方方的房屋。
經紀告訴我,這個單位建築面積1593呎,實用面積,1433呎!
1975年的地產商,似乎不知道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是兩個不同概念,實在單純而誠實得可愛。也證明一件事,其實地產商是知道如何興建一間「住得人」的房屋。不過一切都隨着1975年而消失了。
經紀叫我一定要看看那個廁所,因為那是原裝廁所,生於1975年。沒有抽水馬桶,卻有一級階梯,上面是一個踎廁。小時候去親戚的公屋住所,經常會見到踎廁,但這幢1975年的上千呎大屋,怎麼也裝設了踎廁這麼寒酸?原來大屋另外有2個廁所,都是坐廁,這個踎廁,原來是給工人用的。
翻查資料,原來當年香港的確有以廁所來劃分不同階級。當年香港有一間大醫院,只有醫護專業人員可以使用坐廁,而一般雜工則使用踎廁。
當年的豪宅沿用這種分類習慣,工人只獲分配踎廁。
但1975年的社會,已經意識到傭人是要有自己的廁所,也要有一個自己的房間。不像今天,工人可以睡在洗衣機上面。
1975年的房子,還會有一間房,專門收藏電熱水爐。
那一年,貪污總警司葛柏被判入獄四年,而當年未有警察同袍發起「籌款」行動聲援葛柏。
離開大屋,告別那早就過去了的,19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