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就業數據令人失望,市場相信聯儲局在短期內都不會有加息的舉動,在經過了慘烈的第三季後,新興市場股市及外滙都錄得反彈,問題是這些風險資產的反彈是否得以持續?
新興市場若要再迎來結構性的牛市,相信當地企業一定要進行重組、減省成本,當地政府也要推出結構改革,以提升經濟的效率及生產力。
新興市場的非金融企業,目前的股本回報率(ROE)降至雙位數以下,預期未來12至18個月的企業會開始實施嚴厲的減省成本措施。當營業增長持續放緩時,企業要增加利潤的唯一辦法,便是節流。而勞工開支是整體企業開支的一個很大部份,故裁員似是無可避免。只有當利潤開始回升,企業才會停止節流措施,重新擴張。而到了那個時候,就是經濟復元、牛市展開的開端。
另一方面,亞洲的通縮情況亦不容樂觀,通縮可由生產價格說起。亞洲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已跌至6年低位。這個情況反映亞洲的供應,遠多於環球消費者的需求,形成了供求不平衡。然而亞洲區的產能未見大幅減少,結果就是,行業的產能過剩持續,令價格下跌,中國正是一例。
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貿易增長在過去幾個月簡直是停滯不前。以美元計價的亞洲7月份出口下跌8%,錄得自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的數據,並且是連續9個月下跌。投資者未免質疑,新興市場貨幣走弱,對提振出口起不了作用。但同一時間,貨幣貶值又壓低了進口需求,最終加劇了通縮趨勢。尤其是當下歐洲及日本都再次陷入通縮,美企業盈利又開始倒退,亞洲的通縮情況,也變得無可避免。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認為新興市場風險資產的反彈,或只是短期的事,中線而言,仍未能確定反彈能否持續。
安聯投資
本文內所載的資料於刊載時均取材自本公司相信是準確及可靠的來源。本公司保留權利於任何時間更改任何資料,無須另行通知。本文並非就內文提及的任何證券提供或邀請或招攬買賣該等證券。閣下不應僅就此文件提供的資料而作出投資決定,並請向財務顧問諮詢獨立意見。投資涉及風險,尤其是投資於新興及發展中市場所附帶之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