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上周外訪以色列及英國,透過新聞處、特首網誌總結行程得著,昨日又在多份報章撰文,講述以色列在科研和科技產業成功發展,以及香港在英國的實力和地位,又藉此提出,如果香港要再工業化,應該選擇甚麼工業,「香港人要增加收入,不可能再生產低成本和低增值的產品,『hi-tech揩嘢,low-tech撈嘢』這句話已經成為歷史陳蹟。當南亞和東南亞欠發達國家已經在生產我們的產品,香港的工業,無論是『在香港製造』,或者是『由香港製造』,都必須走更高產值的路線。」
梁振英指以色列人口800萬,但已經發展成為科技大國,其中一個原因是舉國上下有決心,而政府有配套政策和扶持機構,當地亦有大批自歐美各地回流的科技專家。他又指自己在英國參觀了Crossrail鐵路其中一個工地和倫敦金屬交易所兩個重要設施,一個由香港機構擁有,另一個由香港人管理,說明香港和香港人在國際的實力和地位。
梁振英的文章沒有再提及於倫敦林蔭路(The Mall)停車觀看國旗致遲到一事,但仍強調香港是中國一部分,因此而有優勢。他總結今次行程的體會,「就是我們不宜妄自菲薄,香港和香港人在國際十分受重視,受重視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是中國一部分,國家國力日隆,香港水漲船高」,又指香港長期以來,在國際社會建立了廣闊的人脈關係和深厚的友誼,而香港有聯繫全中國的巨大功能,在這方面要不斷發揮及鞏固。
在香港老一輩的人,尤其是商人心中,均認為從事高科技行業或者開發工作每每損手虧本,經營低科技產品或者炒賣則常常可獲利,因此有「high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一說。「揩嘢」指碰壁、冒受損失,「撈嘢」則是有得着、可獲利。這話由來已久,實際出處已難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