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分析】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接受《蘋果》電話採訪時表示,英國作為世界最早的市場經濟倡導者,從1840年跟中國打鴉片戰爭就是為了貿易和經濟,今天以隆重禮儀接待習近平同樣也是此目的,只不過百多年後今天,不是英國要向中國輸出,而是希望中國向英國投資,要靠中國打救英國經濟。
基建嚴重老化
胡星斗說,自2008年遭受金融危機衝擊,英國經濟一路下滑,直到去年才恢復到危機前的最高水平。因歐美同樣經歷衰退期,靠盟國來打救英國經濟並不現實,或者只能杯水車薪。同時,英國雖是世界最早現代化的國家,但近百年後其公路、鐵路、機場及能源等基礎設施嚴重老化,整體質量排世界第27位,落後於台灣、巴林、阿曼等國家或地區,要改造這些設施至少需要5,000億英鎊(約6萬億港元)投資,英政府對此只能望洋興嘆。
中國經濟崛起,特別是中資尋求「走出國門」,無疑給英國人看到希望,這就是英國人如此看重習近平到訪的原因。有研究指,未來10年中國在英基礎建設投資將達1,050億英鎊(1.3萬億港元)。此外,人民幣逐漸國際化,英人想通過討好北京,爭取倫敦成為人民幣境外交易中心,以保倫敦世界金融中心地位;這也是英人不顧美國眼色要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原因之一。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