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屠呦呦憑瘧疾藥研究,獲得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她避免用高溫處理植物青蒿,防止藥物的活性成份被破壞,靈感來自東晉古籍《肘後備急方》。註冊中醫師鄭智仁指出,原來這本是古代的中醫急救書,分為內病、外發病和為物所苦病三卷,肘即是我們常說的手踭,將書放在手踭後面,有意外的時候就可以隨時看了。
本書在公元350年問世,距今接近一千七百年,據稱是最早提出用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急救的典籍。除急救外,這本書還記載不少養生方法,例如治初發外感風寒的葱豉湯,以及用人參、茯苓、茯神、遠志、菖蒲等中藥磨製而成的定志丸,有補氣、安神、健腦益智功效。不過,書中記載不少醫術,今日看來都頗荒誕,例如救猝死的人,用葱刺他的耳洞和鼻孔,刺到出血或眼中出血就有效,雖然有醫書說刺穴出血有根據,但猝死原因那麼多,千萬不要亂試,以免延誤治療時間。總括來說,書中知識未必全正確,但看看古代人的風俗習慣,都饒有趣味。
記者:彭海燕
攝影:陳永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