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踏入零售寒冬,靠強國人支撐的本地收租及零售股跌跌不休,公司惟有出手自救。本報翻查上市公司回購紀錄,發現下半年相關板塊回購活動頻頻,當中又以希慎(014)、利福(1212)、I.T(999)及卓悅(653)較積極,惟托價效力卻並不顯著,相反以本地消費為主力的領展(823)及大快活(052),均企穩回購價之上。銅鑼灣是零售寒冬重災區,之前多個舖王劈租,但仍吉舖處處。銅鑼灣大地主希慎興業主席利蘊蓮,在今年中期報告直言,「訪港旅客消費放緩,香港一些最繁忙的購物區空置街舖因而增加,銅鑼灣亦不能倖免」。公司在7月以來,共進行16次回購,掃入308萬股,佔股份比例0.29%,涉資9,574萬元。均價約為31.14元,以昨日收市價34.35元計,暫時撐起股價。
希慎廣場對面的崇光百貨,是銅鑼灣購物重鎮,佔利福國際收入超過六成。自深圳實施「一周一行」後,銅鑼灣崇光人流急跌,上半年每日客流量按年減少逾7%。主席劉鑾鴻在中期業績會預告,由於受內地股災等因素拖累,預期下半年零售市道「會辛苦」。公司7月以來亦進行18次回購,涉資6,768萬元,回購股份佔發行股份比例0.34%,均價約為12.27元。市場對利福回購暫不領情,昨日利福收報10.72元,較回購均價仍跌12%。
I.T 卓悅 失守回購價
除銅鑼灣兩大巨頭外,本地時裝股I.T亦積極回購自救,7月以來共9次回購股份455萬股,涉資948萬元。不過,屋漏偏逢夜雨,除零售不景外,人民幣在8月突然貶值,令I.T再受打擊。公司8月宣佈,將為數12億人仔定存兌回港元,因此錄得6,000萬滙兌虧損,相當於去年盈利的兩成。公司回購並未救起股價,昨日收報1.99元,較回購均價2.08元仍跌4.54%。
強國客買少見少,本地化妝品股難免插水。卓悅控股在下半年亦曾3次回購股份,涉資約230萬元。但昨日收市價0.325元,仍較回購均價0.46元插水逾三成。
內地旅客消費下滑,但依賴本港消費的本地股卻是另一番景象。大快活下半年亦曾斥資857萬元8次回購股份,昨日收市價達23.2元,已較回購均價21.82元高逾6%。另外,領匯改名為領展大展拳腳,同時亦積極回購股份,下半年至今共回購約3,910萬股,佔股份比例1.7%,涉資逾17億元。昨日收市價亦升至45.95元,較回購均價43.62元高逾5%。
小知識:何謂回購
回購股份即上市公司以手頭現金買入公司股份,通常企業會將買回來的股份註銷,變相令已發行股本縮減,減少市場股份供應的同時、亦增加每股可攤佔盈利,不過,回購後公司現金變相減少,同時亦會被市場解讀為資金欠缺出路,業務發展空間有限。
回購價普遍被市場解讀為企業對公司心目中的「底價」,同樣可成為市場支持水平的指標。另外,回購分場內及場外兩種,場內回購意味企業直接在交易市場買貨,場外則企業與個別股東的非自動對盤交易,以前者存在市場掃貨行為而對股價帶動作用較大。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