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舖仔小店】
認真的男人最man,許伯十二級man。每天不變的時地人:晨早六點,大埔富善街71號檔,許伯,木材。他手起刨落,用「積梳鋸」鋸好木塊,變出凳仔、書架、衣櫃等,一絲不苟,不偷工,但減料。吓?係呀,他專執垃圾房舊木,全新木料,可免則免。Upcycling(升級再造),許伯唔曉呢個字,但身體力行在做。人棄他取,每天準時表演化腐朽為實用。
廢木,同廢青一樣,難聽過粗口。木,哪裏廢?每天數以噸計的木材被送到堆填區陪葬,才會報廢。一雙手,可以丟棄有用的東西,也可搶救。年近70的許伯(許濃遠)選擇後者。「香港好多污染,希望盡番啲義務。你知唔知種一棵樹成為木材,起碼要四五十年;松木都要三十年;白千層十幾二十年就得,但木質好差。」他在富善街街市有個小檔賣皮具,但經常到附近垃圾站撿舊家具,把有用木材從鬼門關拉出來。「近兩年,在垃圾站不時發現新簇簇的傢俬。梗係啦,兩房間作四房,四房間成六房,仲邊有位放咁大個櫃?」他認為越來越多人由大屋搬到劏房,大件家具因而無得留低。「以前英國殖民地政府會起徙置區、廉租屋。𠵱家冇啦,啲後生十年唔食飯都買唔起樓。香港啲樓炒到天價,全世界最貴。」許伯,你為何將我等窮L的心聲道出,喊出嚟!不過相對許伯經歷的大起大落,我N世上不了車呢啲小事,又算得係乜。
轉租八舖位大賺 沙士一鋪清袋
許伯做木家具,不是半途出家,他年輕時在大陸跟父親學習木工,後來做裝潢,手藝也派上用場。偷渡來港後,他與太太走鬼賣生果、海鮮,捱至有個檔口,繼而在大埔生根,二十多年來,賣過菜、豬肉、雜貨、生果、成衣等。「真係72行都做過。」後來他跟人夾份承租八間舖頭再轉租,卻因沙士、金融風暴輸掉成副身家。「說句難聽啲,就是一鋪清袋。生意失敗,人變得冇鬥志。」他說來輕描淡寫,但聽得出只是用了「時間療法」。後來他做皮具小買賣至今,偶然在垃圾站撿到木板,就試試做幾張凳仔,看看有沒有人願意欣賞。結果反應比想像中好。做回老本行,許伯意外找到新生趣。做木工的勞動,他當作體魄鍛煉。「比跑步、晨運更好。一舉兩得,賺到飯盒錢,又對身體好,呢幾年都冇病過。」令免疫力大增的不光是運動,還有滿足感。「有兩三個客,曾各自幫我買過六七個櫃㗎!」說時,笑得眼都瞇成一線。
木材放花槽 嘆無錢租倉
翻新後的家具脫胎換骨,加上售價便宜,變成基層恩物。「即使個櫃本身幾新淨,只是塗光油、修理鉸位等,也要一個多小時,才賣二百多元。」有時街坊找他訂做新櫃,他要做五、六小時,也只收四百多元。他笑說:「做呢啲賺唔到大錢,工字不出頭,出頭就是『土』,即係死嗰日呀。」打工永遠冇發達,但發過達的他現在不求財,𠝹一兩塊木板,不收費;小問題要修補,也不收。「最緊要幫到街坊,無所謂。」
這巧手老師傅在停車場幹活,車輛進進出出,他都停工讓路,從不怕煩。可是儲存木材令他相當頭痛。他的皮具小檔面積不足100呎,每吋可用空間都被木材佔據了,有時多撿了一堆,會暫放附近花槽旁。他無奈地說:「清道夫、食環會叫我清走,人哋係啱嘅,咁樣係阻街,有時都要放棄,丟到垃圾站。」許伯的小舖每月租金高達6,000元,他實在負擔不起租倉庫。講到尾,不能實踐upcycling,竟然又係土地問題。還望大家想為家居轉新look時,會想起這些再生家具。
地址:大埔富善街71號
升級再造潮家具
升級再造(upcycling),意指把廢棄物料用設計方法轉化成有價值用品。許伯的出品實而不華,所有家居適用。如果想找款式襯番閣下stylish home的傢俬,以下兩家同樣主打upcycling的木家品studio,可能是你的心水。
長尾工作室
長尾工作室擅於利用卡板及酒箱改做成書架、咖啡小桌、枱燈等,多綴以意大利瓷磚,令家具特別奪目。
facebook:長尾工作室
The Cave Workshop
由幾位80後設計師組成的The Cave Workshop發揮卡板的無限可能,出品富設計味,有延伸性,襯絕簡約家居。
facebook:The Cave Workshop
記者:葉青霞
攝影:許先煜
編輯:李寶筠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