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坐在青年中心閱報,旁邊坐着一對父子,兒子就讀小二,父親跟兒子溫書,十問九不識,越溫越勞氣,越來越惡,兒子一臉無助,相當可憐。過了一陣,孩子的哥哥出現,同一位父親,語氣忽然變得十分溫柔,問大兒子餓不餓,累不累之類。
兩兄弟隨後一齊走去上補習班,這位父親等待兒子下課期間,跟朋友訴苦,指細仔讀書差,不及哥哥,他自然偏心大仔,然後繼續數落細仔在家如何頑皮,越講越討厭細仔似的。
我之後想着這事,覺得細仔好可憐,可以想像,兩兄弟一直得到不一樣的待遇,一個天,一個地。其實,小孩子好敏感,一個眼神,一句說話,已經感受到大人愛不愛他們,孩子一定要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才會自信,快樂。
家長責罵子女讀書成績差的同時,又有否思考自己是否用上適當的鼓勵方法呢?早前欣賞一名六歲小朋友打鼓(夾band那種),竟然打到一曲《愛之初體驗》,原來他媽媽為鼓勵兒子,幾十歲人才開始學打鼓,希望可以在家跟兒子一齊練習,一齊玩。
又有一位媽媽,因為讀小二的兒子要讀法文,所以她走去報讀法文,希望可以跟兒子一起練習。
望子成龍,除了替子女交學費,設立教育基金,還有很多很多,你付出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