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南美開超級級市場的好爸爸梁德勝上月1日在豬欄劏房家暴斃,六日後其嚴重智障次子亦患肺炎病逝,從前相依為命三父子,只剩下長子Ken一人。面對一星期內兩名至親相繼去世,Ken沒有自傷自憐,他繼續住在劏房,並遵從父親遺願,將父親及弟弟海葬,「爸爸同細佬辛苦咗咁多年,希望佢哋可以自由。」他說會努力完成動畫課程,好好生活,自食其力,希望父親及弟弟不要擔心。
記者:黎梓緯 攝影:劉秀蘭
Ken與父親及弟弟住在屯門坭圍一間由豬欄改建的劏房,他指父親出事前一個月已不適,「成日嘔,食唔到嘢!」他曾勸父親看醫生卻被拒絕,他指事發前一晚父親仍清醒,怎料翌晨父親倒斃房內,衣物散落滿地。
同一天,22歲嚴重智障的弟弟亦不適,他一面處理父親後事,一面陪弟弟送院,最後驗出弟弟患肺炎需要留醫,至9月7日,他突然接獲醫院通知,指弟弟「冇呼吸,冇心跳,搶救緊」他趕抵醫院,弟弟已死,無緣見最後一面。
兩名親人接連離世,Ken大受打擊,他怕觸景傷情曾欲遷走,「每日返屋企行同一條路,所有嘢都冇變,但每次番到屋企,都要提自己,屋企已經冇人喺度」。家中經濟拮据,Ken未能支付父督弟弟的殮葬費,《蘋果》報道情況後,將讀者市民的捐款轉贈,Ken正與姑母一同辦理後事,會依照亡父遺願,將二人海葬。
終年64歲的梁德勝,早年在委內瑞拉開超級市場,兩子均在當地出生。次子一歲時因發高燒致腦缺氧,腦部受創無法活動及說話。梁德勝毅然放棄事業,帶次子回港就醫,並租住由豬欄改建而成的劏房,他其後與妻子離婚,長子Ken亦於9歲時回港,父子三人相依為命。
Ken憶述,父親為照顧弟弟一直無再婚,他不願領綜援,一直靠積蓄、次子的傷殘津貼及關愛基金過活。劏房內置簡陋,用鐵皮及帆布搭成天花,下雨必漏水致水浸,夏天則酷熱非常。Ken直言劏房環境惡劣,但為免父親操心,留在擠逼房中讀書,亦幫忙家務及替弟弟換尿片,減輕父親工作量。
父親傾注所有心血照顧弟弟,Ken說父親會在背後默默支持,最記得中學時,父親曾買給他一堆參考書,令他感動。事隔個多月,Ken已漸收拾心情,他說會努力完成動畫製作課程,希望日後靠自己一雙手重過新生活。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曾從S0002「緊急援助金專戶」撥款並派出先遣關顧主任送2萬元緊急援助金予「梁德勝遺屬」作應急用。近日,關顧主任了解「梁德勝遺屬」的情況後,得悉其一家再遭遇突變,盼亟待善長發放愛心支持,讓他安心處理。關顧主任將協助殮葬事宜及繼續關顧其所需。
「梁德勝遺屬」暖流編號:C3987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