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油價暴跌影響浮現!由於油價低迷影響收入,全球最大產油國沙地阿拉伯今年將錄得赤字,為六年來首次,為緩和入不敷支情況,市傳該國已延遲向部份合約商付款,是繼今年透過減持海外資產套現及發債後,最新的開源節流舉措。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指,為了保留現應對收入減少情況,沙地政府向合約商延遲付款的情況今年有所增加,部份基建合約商被拖數半年或甚至更久,而政府亦都試圖透過壓價去減省開支。
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沙地賣油收益佔政府收入比重高達八成,過去油市好景時,豐厚的賣油收入為政府創造條件透過推動基建提振經濟。但好景不常,國際油價從去年六月高位大瀉逾半,該國賣油收入隨之大降,令政府財政預算捉襟見肘,今年連番出招開源節流。
賣海外資產套現
據國基會估計,沙地今年度的預算赤字將達1,070億美元(約8,346億港元),是2009年來首次入不敷支,滙控的報告更預測2015至2017年間的預算赤字或高達3,000億美元,即使沙地去年的負債佔GDP比重只有2%,屬全球最低之一,赤字情況若持續,長始下去恐成計時炸彈。
沙地今年積極出招改善財政,包括透過發債及變賣海外資產套現等方式開源,今年迄今發債金額已達150億美元,海外資產規模亦較去年歷史新高減少820億美元。
紐約期油未止跌
但有分析擔心,沙地延遲向合約商付款,恐會拖慢當地鐵跌項目Riyadh metro等工程的完工進度之餘,新增職位因而減少亦無法配合人口增加情況。彭博早前消息指,沙地政府已下達多個節流措施,包括暫停批出新建築工程合約,禁止購買新車和傢俬。
油價方面,中國上季經濟增長是逾六年最慢,加上沙地8月原油庫存再創新高,利淡油市。紐約11月期油昨曾跌64美仙(1.4%),報每桶46.62美元。相較去年6月高位的107.73美元,油價回吐約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