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強國就冇啖好飲? (專欄作家 孔捷生) - 孔捷生

冇強國就冇啖好飲? 
(專欄作家 孔捷生) - 孔捷生

強國人在國慶長假蜂擁到日本旅遊兼掃貨,消費額達千億日圓,此時「中國邏輯」便亮劍了,強國人口稱:「中國人幫日本,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經濟困難來了,它應該感謝中國老百姓,感謝中國人民,日本人知道嗎?」這一中國邏輯早已耳熟能詳,豈不聞「大陸人不到香港消費,香港就成了臭港死港!」更有甚者,沒有強國人垂恩拯救,香港人非但冇啖好食,連水都冇啖好飲!
卻不知文革結束後中國百廢待興,從1979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對華日圓援助達三萬四千億,其中一千三百多億是無償贈予,其餘為無息低息貸款,僅頭兩筆日圓貸款要求用於購買日本產品與技術。日圓貸款直至中國神舟六號第二次載人上太空才逐漸停止,至今強國政府尚有一萬幾千億日圓欠款尚未到期歸還。未聞今日的強國人感謝日本,連人家援建的中日友好醫院都在對方要求下才立牌以紀其事。
至於祖國餓殍遍野的年代,港人接濟衣食的往事就不提了。同樣在大陸亟需資金技術的開放之初,注資內地最多的就是香港。那時倒聽過祖國一迭聲地感謝李嘉誠等資本家,如今卻指李嘉誠不能「共患難」了。六四後西方紛紛撤資,正在此時李嘉誠大舉投資內地,到如今盛世了崛起了,莫非強國人要綁定李嘉誠「同享福」?
長和集團佔有英國近三成天然氣市場,四分之一電力分銷市場和百分之五的供水市場,用李鵬千金李小琳的話來說,這是「國家經濟命脈」,出於國家安全考慮,要掌握在自己人手裏。英國的命脈都快被人家掌握了,英國人卻不須感謝或者忌憚李嘉誠,李家也毋庸感謝英國,在商言商,資本流動而已。
倒是強國人及獨此一家的中國邏輯力證,無論你買了強國貨抑或強國人買了別國的東西,都有恩於人,都要索取感謝。不但強國人來港消費要人感謝,當年港英政府向北邊買水,大陸亟需外匯多於香港需要淡水,及至香港回歸,水資源本係國有,香港既屬一國,應該享有國有淡水資源,市民只須繳交水廠淨化和自來水供輸費用。香港卻要買高價水,竟比同飲東江水的深圳貴五六倍,比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淡水貴了三百倍!
香港人向「血濃於水」的祖國買貴水,更買出「鉛濃於水」來。這些有毒鉛成份主要來自和香港政府簽有大合約的中資集團提供的管道和水喉,而購入這些國貨的香港人依然要感謝強國。再說了,港人不用東江水是否會冇啖好飲?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就是李嘉誠的產業,供輸全香港用水不在話下,而且海水淡化比東江水便宜一半。但一國不允許特區實行獨立自主淡水供應,因為這一來就賺不到錢和索要不到港人的感謝了。

孔捷生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