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討論特權法問責鉛水事件,港府第二把手林鄭敢於「亮劍」,痛斥泛民政治化,又自創金句「官到無求膽自大」,令人大開眼界。林鄭呢次政治演出,為佢角逐下屆特首又加咗分。中央見到好打得披上火紅戰衣怒斬黃碧雲,扭轉因鉛水事件令建制派區選被動的形勢,比起一開口就被人噓之689,實在好使好用得多。
林鄭膽大論,已經俾好多評論員狂插,指出其荒謬處,但有一根本角度被忽略,就係忽然亮劍嘅原因。表面睇係維護公務員尊嚴,為被迫飲鉛水官員維權,但政務官圈內係人都知,林鄭乃政客一名,維護下屬?講笑咩!官場人所共知佢唯我獨尊,下邊冇乜人頂得佢順,連歌王楊立門在發展局跟佢時,都頂唔順申請調走。一個認為自己全宇宙最好打之人,會為咗別人受屈辱而出手?
減低建制派區選壓力
所謂逼飲事件不過借題發揮,林鄭亮劍經過政治計算,志在打擊泛民。大家諗番轉頭鉛水事件由民主黨黃碧雲搞起,政府起初掉以輕心,因為親疏有別,到驗出超晒標後,官員仲諗住推個房屋署長應耀康去死頂就算,更上級之問責官員閃開,又將責任隊去水喉匠,結果鬧大燒通頂。
第一個判斷失誤,是出於「唔益民主黨」,認為黃碧雲乃搞事之徒,建制派甚至加入砌佢,到個case表面證據成立後,政府就亂作一團,建制派全速飛身加入砌政府官員,就係驚影響區選選情。建制要止蝕,林鄭要阻止特權法調查,大家結成利益共同體,頂住泛民立法會內攻勢。當表決特權法時,林鄭重手砌泛民,令外界以為特權法調查無理取鬧,並為反對調查的建制派減低政治壓力。
如果真係無求,就唔會用上政客手段。在政改表決前林鄭在專訪中表明下屆「三不」:不選特首、不受邀做行會成員、不會在政府擔當任何職位,甚至連論政也不會做。假如三不是林鄭下的終極決定,官到無求,為何她的膽量,會是用來對付民意代表,對付長期飲用鉛水的無辜市民,會用來討好兩權合作強勢行政主導呢?
香港政壇有班盲毛,一直視港英政務官出身之林鄭為香港良心Version 2.0,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其政治幼稚病實在令人驚訝。如果林鄭真係有豁出去的勇氣,亮劍應該係指向禮崩樂壞,甚至推行對港強硬路線之中央官員,應該為港大陳文敏事件公開表態反對校外干預,為全民退保、標準工時「走數」在即而公開致歉,為自己任內無法阻止管治走向極端化、背離香港核心價值而乞求市民原諒。如石永泰所言,為日益受自由行影響生活的市民,講句公道說話。一個政客幾年來「政治正確」,滿口鸚鵡學舌「方方面面、依法治港」、如履薄冰,唔敢講一句公道話,真係「官到無求」?當年陳方安生堅決反對「四不像問責制」破壞行政主導,受副總理錢其琛訓斥而最終提早退休,呢種就真正有擔當、有信念。
上聯「官到無求膽自大」,下聯「人變無恥唯亂噏」;橫批四字「天下無敵」。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