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人類直立開始,膝關節就肩負起承受行走時超出自身體重的重責。為求刺激,人類還要追趕跑跳碰,籃球、足球、欖球都未夠仲要滑埋雪,雙膝變傷膝,膝頭成為最常出問題的關節。
物理治療師歐陽文傑:「膝關節跟身體其他關節一樣,由骨頭、肌肉、韌帶以及一些軟組織組成。骨是指上接盆骨髖關節的股骨、下達腳掌的脛骨,以及俗稱菠蘿蓋的臏骨;而肌肉,則主要是大腿前的四頭肌及大腿後的膕繩肌,負責膝關節屈曲和伸直的動作;而韌帶則指膝關節兩邊的內外側韌帶和內裏連接股骨和脛骨的前後十字韌帶,為關節提供穩定性;至於軟組織是指股骨和脛骨之間的半用板,有吸震及潤滑關節的作用。」十字韌帶能夠防止關節過度扭動及前後移位,而前十字韌帶又較後十字韌帶容易受傷:「前十字韌帶主要防止脛骨向前移,而大腿後的膕繩肌亦負責同樣功能,但膕繩肌一般較大腿前的四頭肌弱,所以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機會往往較高。」
NBA的羅斯(Derrick Rose)、足球場上的朗拿度、奧雲,統統敗給前十字韌帶。當身體受外力撞擊或跳躍落地承受巨大重量時,又或需身體急劇轉向而令膝關節過份扭動,都容易造成前十字韌帶撕裂或折斷,而且一旦折斷,往往連半月板及內側韌帶同時受傷,醫學上稱之為Unhappy Triad。而前十字韌帶可謂是運動員的命根,因為一旦折斷,膝關節頓時不穩,一些急停或急速轉向的動作俱不能做,因此如籃球、足球、欖球、滑雪等運動會較容易導致前十字韌帶受傷。
當前十字韌帶折斷,傷者很可能會聽到「啪」一聲,然後膝頭可能會劇痛,然後急速腫脹,發紅和發熱。不過敷冰及幾天休養後可能會消腫,看似沒甚大礙,但做運動時可能會發現膝蓋不穩及無力。
如要重新再做運動,骨科醫生羅宜昌:「一般如果病人不是上了年紀,若然想重新再做運動的話,我們都會建議做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不過手術不能於受傷後立即做,要待傷處消腫消炎,而且膝關節屈曲幅度達至完滿才能動刀。」手術是抽取膕繩肌連接在膝關節上的三條俗稱鴨蹄筋的筋腱其中兩條,然後移植在原來前十字韌帶的位置上,在股骨和脛骨上開孔並以特製螺絲固定,任其在該位置上生長成為新的前十字韌帶。目前已可利用微創技術進行手術,大大加快傷者手術後的復原速度。當傷者手術後傷處消炎及稍為消腫後便可開始物理治療,重新鍛練因受傷而萎縮的大腿肌肉以及恢復膝關節活動,一般約6至9個月後便可再做原來從事的運動。
下星期我們再談談半月板和側韌帶,以及預防膝關節受傷的方法。
記者:曾冠輝、胡靜雯
攝影:楊錦文、鄧鴻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