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南方都市報》深度報道部副主編劉偉被江西警方刑拘的新聞震驚傳媒圈。劉偉2014年曾因為報道王林事件而獲得南方報業年度記者,此次被江西警方以「涉嫌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拘捕,正是因為多次報道王林案。
從媒體質疑到警方行動,氣功大師王林引發的公眾輿論發酵近三年,劉偉是最早且持續跟進的記者之一。從2013年王林案沸沸揚揚之際,劉偉介入王林案調查,多次報道案中的政經網絡。今年8月,王林因弟子鄒勇身亡一案被江西萍鄉公安逮捕,劉偉再赴江西採訪,並率先獨家刊發了幾份王林要求他人調查、抓捕鄒勇的承諾書。
在劉偉被逮捕之前,王的前妻、秘書已因同樣罪名被刑拘。據王林前妻的律師透露,同時被拘的還有一名王林案中的警方人員。此次劉偉被捕,業內人士猜測可能是因其援引了警方內部人士提供的卷宗資料。到底《南都》記者在調查王林案時獲取了甚麼國家秘密而被拘?儘管物議沸騰,短期內恐怕公眾不會得到明確的答案。
國家秘密定義模糊
調查新聞一向是走在灰色領域,警方內部人士的消息亦是刑事案件報道中常見的手法。依照當局如今抓捕記者的邏輯,傳媒通過內部人士得到的任何訊息均有可能被視為非法。今年4月資深記者高瑜向境外傳媒提供早已在網站傳播的「九號文件」被判囚,8月《財經》記者報道證監會研究維穩資金退出方案而被捕,正是基於這樣粗暴的邏輯。
在中國這樣的威權國家,調查新聞的尺度往往取決於領導人對輿論監督的接受程度。而自胡溫時代開始,維穩成為政府的首要任務,警權擴張,傳媒卻幾經整肅。在當局對傳媒機構高層多次換血、對調查記者及維權律師等多次打壓之下,如今大陸的調查新聞和維權行動已經幾近凋零。本就屬於高危行業的調查新聞記者,在高壓言論環境下,更是動輒得咎於地方勢力而身陷囹圄。
而警權擴張,肆意以公權打壓個人,用的多是國家秘密這一藉口。國家秘密定義之模糊,所涵蓋內容之廣,使得這一法例成為隨時可能落在調查記者身上的懸頂之劍。警權擴張,以國家秘密之名肆意打壓異見人士,根源在於國家對於暴力機器的依賴和對訊息公開的恐懼。劉偉被抓,有記者慨嘆中國的輿論監督已經淪為「監督輿論」,若不發聲,「中國調查新聞」不復存在。
的確,國際社會防止警權擴張,並不是自今日始,這過程中充滿太多抗爭血淚。最著名的例子,是發生在1928年的洛杉磯,一宗兒童走失案件揭發了動搖整個加州司法制度的警察濫權醜聞。案中一位母親,因為不願接受警方的錯誤決定而被洛杉磯警察強行送入瘋人院,在牧師和傳媒的幫助下,最終將警隊腐敗、濫權的黑幕公諸於眾。這個案子發生時的美國正處於繁榮時期,整個國家「拼經濟」而輕平權的氣氛,與當今「大國崛起」的中國社會極為相似。
然而,對比當時美國記者在揭發社會不公、抑制警權濫用所起的關鍵作用,如今的中國,律師被逮、記者被囚——自下而上的自由、開明力量被打壓殆盡,社會問題再有何種渠道可以申訴?當權者的體制性腐敗,僅依靠自上而下的整肅,何時能夠釐清?
陸昕慈
傳媒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