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了的美國longest war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停不了的美國longest war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在任的時候,美國總統老布殊(George H.W. Bush)不算受歡迎,不少評論覺得他傲慢及沒有親和力。九二年他爭取連任被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克林頓擊敗,成為少數無法成功連任的總統。二十多年後回望,老布殊及他的外交班子原來最有遠見,最明白軍事實力不足以決定一切,最能控制imperial hubris,令美軍避過脫身不了的「泥沼」。
這裏說的「泥沼」是伊拉克。九一年波斯灣戰爭,老布殊派出50萬大軍及組成多國聯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薩達姆及他的共和國衞隊,光復科威特後直搗巴格達,殲滅了伊拉克軍主力。但是,老布殊沒有因此來個regime change,沒有把薩達姆及他的政府拉下台,而是在mission accomplished後就撤軍,全身而退。那個時候,不管美國還是國際社會對他都有點批評,認為他功虧一簣。後來他兒子喬治布殊就借911恐襲的時機,進軍伊拉克,推倒薩達姆政權,把他殺掉另建新政府。
只是,小布殊以為可一勞永逸解決伊拉克問題其實是一廂情願的假象。推翻薩達姆以後換來的是中東局勢比以前更失控、更混亂,還助長了比阿蓋達更可怕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可以說,中東的現況比二戰以後任何時候都危險,都不穩定,大小軍事衝突此起彼落,還惹來俄國直接插手,令局勢更難處理。誰都知道,北極熊一旦進駐某個地方就不會輕言離開,這一回它出兵敍利亞肯定不會輕易離開,中東要回復穩定真不知何年何日。從這樣的結果來看,老布殊戰勝盡快撤軍沒有追求regime change才是王道的做法。

撤軍大計仍無法實現

而對美國本身來說,老布殊的做法相比之下更高明,令美國不用陷入無了期的戰爭及花費上萬億美元的駐軍開支。說無了期絕沒有誇大。前幾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被迫宣佈改變原來在阿富汗的撤軍大計,不再堅持盡快減少駐阿富汗的軍隊數目,改為留駐接近一萬人到明年底,到他卸任後的2017年也至少維持近六千人以支援、訓練阿富汗政府軍及打擊恐怖組織。
奧巴馬其實從08年當選已許諾盡快了結小布殊留下的兩場戰爭,把絕大部份美軍撤走,不再胡亂在中東或其他地方出兵。但經過近七年的努力,調整了一次又一次撤軍計劃後,撤軍大計仍然無法實現。駐伊拉克美軍本已降至一千人左右,但因為伊斯蘭國的威脅,美國政府被迫重新派遣三千多人到伊拉克當軍事顧問,協助加強伊拉克政府軍;而在阿斗扶不起的情況下,美國大有可能進一步增兵,根本脫不了身。
阿富汗的情況更糟,本以為阿富汗政府有能力站穩陣腳,自己保護重要城鎮及設施,逐步收拾為患十多年的塔利班。誰知塔利班為患不息,近大半年更捲土重來,在不同地區發動攻勢,把阿富汗政府軍殺個落花流水,還得勞煩美軍派戰機支援,最終造成誤炸無國界醫生醫院的慘劇。正因局勢不斷惡化,奧巴馬只好轉軚,改為讓更多美軍留駐,令原來已歷時十四年的阿富汗戰爭(美國史上最長的戰爭)無限期延長下去。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歷時不到兩個月,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卻十二年仍糾纏不休。老布殊當年選擇全身而退實在高明。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