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七警與朱經緯的打人畫面,足足纏繞香港人一年,被七警毆打的曾健超更被預約拘捕。就在民怨幾乎爆燈之時,匪夷所思的事發生了––香港警務處開了一個facebook專頁,完全「撩交嗌」。資深廣告人兼social marketing達人路迪涼(Rudi Leung)向專頁大派dislike,但仍不忘送上實用指南,寄語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只看like數,懶理「腐皮」,出事㗎。
警察fb面世數天,就爆發呃like疑雲,很多無辜市民都發現自己無啦啦、非自願地like了專頁,包括我,頓變《警訊》被騙苦主,令本來已有萬千負面留言的專頁更鬧哄哄。網上曾有傳警察另開了一個惡搞專頁,引大家讚好後再向fb官方舉報此頁冒充,由於fb一貫都把所謂的假page like數轉賬,所以警方能輕易吸納黃絲like。思考了0.03秒,我覺得……黐線啦,如斯高智又複雜的計謀,又怎會出自我們的警方?
用隻狗好過許Sir
在此時此刻開專頁,本來就是蠢到不可理喻。Rudi說:「話開嗰個根本靠害。世上冇人能靠開fb專頁,解決現實問題。」專頁的留言都熟口熟面,不論貼出的是甚麼,大家罵的始終如一。我覺得是公關災難,他笑說:「唔係,遇上災難,人哋會善後,你見佢哋有處理咩?只係逼前線厚住面皮死撐。留言的人像喪屍般撲出來,不斷重複,阻止唔到。正常智力都知會咁啦!前線都幾慘,日日被問候,變出氣袋。」多like然後高層沾沾自喜,懶理負面留言,只求表面虛榮,與祖國完全接軌。
有些機構覺得開fb專頁免費,很划算,其實它是與社群建立關係的雙向工具,需要花心力經營。「如警方只想單向發放消息,在facebook與instagram買banner ad、online video ad,都可接觸年輕市民。」公營機構近年都跌入「我要開fb」陷阱,如同早年的網頁,都是人有我有,趕潮流的心態。
點進香港警察的facebook專頁,迎來的是去年無限重申又recap 的許Sir……大頭公仔。望住佢,我覺得好似慈母咁親切,因為我想起「蘋果動新聞」的動畫。 Rudi說:「建議許Sir可以休息一下,因為見到佢只會聯想到佔領。把真人變成動畫公仔,不倫不類好無謂。」想警隊形象親民一點,減少戾氣,Rudi有更實際的方法,「寧願佢哋真係整隻類似TVBuddy的吉祥物。我建議可以用警犬作代言,大家容易啲接受。」我100%肯定市民喜歡警犬,多於某些已加上顏色形容詞的警察。
問候市民打冷震
找誰出面並非最重要,關鍵在於內容取捨。如果有日你走在街上,有警察向你問好,叫你添衣,你應會連打12個冷震吧。偏偏警察面書會對你噓寒問暖。「網絡反映嘅形象,要與現實世界相符。警方想淡化威武,顯得溫和,根本冇必要,維持專業就好。啲post懶好笑,其實一啲都唔好笑,肉麻當有趣。」專頁內的圖片普遍都很肉酸,細看意欲近乎零。「你有事要提醒市民,發公關稿畀傳媒就夠。傳媒會把資訊包裝得生活化,迎合各讀者的口味。你講訊息又唔係叻過人,不如唔好講。」絕對同意,與其hea教如何防止「電騙」(電話騙案,呢種簡寫想點?符合國情?)不如做實事,發放對大眾利益有關的東西。「譬如公告邊度有突發事故,好像《警訊》般呼籲提供破案線索、搵失蹤人口等等,fb夠即時,可share廣傳,會發揮到作用。」fb識得用,其實好好用, 本來公帑可以用得其所,現在卻有如倒錢落海。專頁暫時唯一的建設,乃成為其他政府部門的反面教材。
記者:葉青霞
攝影:陳永威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