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先生搞遊行地球之友嫌過激拒合作?

天氣先生搞遊行
地球之友嫌過激拒合作?

李偉才,香港第一代電視天氣先生;退休前在天文台測風雨,退休後四出講學、著書立說。溫文儒雅的他,該料不到因關注全球變暖,跟「激」字沾上邊;本想與環保團體下月底合辦遊行,與全球示威者向巴黎峰會各國領袖施壓,落實減排,卻遭環團指其口號「過激」,唯有帶頭另起爐灶。年屆花甲,卻首次為遊行謀劃張羅,何以請纓當勇夫?也許正如李偉才的口號主張:「巴黎峰會存亡一戰,勿將子女推向深淵」。

記者:李鈺廷

全球變暖危機,一講講足數十年,是老掉牙,也是人類後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科學家早就指出,全球氣溫若較正常升逾2°C,將帶來不能逆轉的災難,目前全球氣溫已較正常升近1°C,已逼在眉睫,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不減反增。李偉才說,這一切終歸是利益衝突。

「全世界200個國家領袖,就等如200個富豪喺一間大宅入面豪賭,賭注就係呢間大宅嘅擁有權,但遊戲規則係冇人能夠離開賭枱,一離開賭枱就自動放棄……開始有個小火蔓延,但賭枱上嘅富豪,冇人肯起身救火,因為佢諗如果我家起身,就算救得熄,間屋永遠都唔屬於我;如果燒咗一半,而我贏咗個賭局先去救個火,我都仲有半間屋嘛」。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金融風暴,港人歷歷在目,而首份國際減排協議《京都議定書》亦在當年誕生,惟17年過去,至今仍未全面落實;2009年哥本哈根的國際氣候會議,也未見預期成果。科學家指要避免氣候災難,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須在2050年前減至今天的20%或以下,中期目標也須在2030年減至今天的60%以下。而今年11月30日起一連兩周、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被視為人類化解這場危機的最後機會。有國際組織則在峰會前一天,發動「全球氣候大遊行」(Global Climate March),冀向與會的各國領袖施壓,切實減排。

氣候遊行向來多是外籍人士熱衷,李偉才知道今年各方要向峰會「晒冷」,早在8月已與朋友打算籌辦今次遊行,後來發現地球之友亦成立籌委會策劃遊行,雙方花一個多月商討合辦,「我哋開過無數次會,但到頭來都係好困難,因為佢哋嫌我哋太過激!」他估計對方口中的「激」是指口號煽情,「巴黎峰會存亡一戰,勿將子女推向深淵,呢啲佢完全接受唔到……佢哋做慣一啲好斯文嘅環保,但我就覺得,斯文係一種手段,斯文唔係一個目的,你個口號唔稍為『激』啲,係冇意思」。

何謂煽情,每人尺度不一,雙方最終不能以地球之友名義合作,結果另組遊行籌委會,李偉才當上主席,這位「初哥」搞手亦胸有成竹,「都係開門七件事:買保險、人流管制、擴音設備、整橫額、糧水供應、拍攝錄影、急救呢啲」。新的籌委會已向政府正式註冊,名為「350香港」,又向警方申請遊行不反對通知書,還發動聯署等宣傳,已獲逾百人響應,但他難言最終有多少人上街,「我哋完全冇底,因為香港搞氣候遊行係未試過㗎嘛」。

一幕幕血腥宰魚鰭的短片,成功推動罷吃魚翅;同樣是震撼影象,前央視記者柴靜拍攝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今年初首播,揭露中央監管霧霾元兇的石化公司不力,但這枚「炸彈」引爆後4日,反遭政府封殺,輿論轉為關注背後的政治動機。類似的影片,美國2006年也有一部《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但輿論亦不持久。要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社會,成功推動節約減碳文化,似乎困難重重。李偉才說,他自1980年加入天文台起,已關注全球變暖問題,近年更積極寫書講學,希望喚醒一眾溫水中的青蛙;30多年來的堅持,喚醒多少人?「都係嗰句,審慎樂觀!」

至於他原先提出「巴黎峰會存亡一戰,勿將子女推向深淵」的口號為何「過激」?地球之友回覆記者查詢時,以內部事務為由,未有正面回應,主席黃譚智媛則表示,同意現時主辦團體的口號「踢走化石燃料,擁抱清潔能源」,亦支持全球氣候遊行。至於會否參與遊行,地球之友則指仍要開會商討,未有決定,但已計劃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在峰會前後舉行。

全球氣候大遊行2015:
http://350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