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醞釀多年的內地房產稅,一直未有確切推出時間表,有內地媒體引述消息指,房產稅或再延遲出台,主要是由於數個參與討論的部門,對徵收稅項的基本要素未有統一意見,令推進工作遲遲沒有進展。報道指,立法工作將比原先預計在2018至2020年完成,再延後2至3年。
參與部門無統一意見
內地討論徵收房產稅多年,今年8月被納入34項最新立法任務其中一項,意味法案在本屆人大任期結束前,將作立法重點對待。惟昨日內地《華夏時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相關部門已完成初步草案,但具體執行措施仍需時調整,意味房產稅會延遲推出,料較早前預計在2018至2020年完成,需再延後2至3年,主因是幾個參與部門對徵收稅項的基本要素未有統一意見。
報道引述財稅系統內部人士指,徵收房產稅成本高但收益不大,地方政府對推動徵稅試點並不積極。此前市場有分析表示,作為試點之一的上海及重慶未有因此獲益,重慶甚至有「虧本」情況。有市場人士分析,內地房產市場經過一年調整近期才喘穩,目前宏觀經濟仍需要房產行業帶動,故於現時以「穩定住房消費」為主的樓市調控基調下,徵收房產稅顯得不合時宜。
上海及重慶於2011年成為徵收房產稅試點城市,至去年底因政策存在爭議,內地政府宣佈停止擴充試點,改為推進房產稅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