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買樓與租樓的疑惑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買樓與租樓的疑惑 - 李兆波

朋友月入5萬元,與父母同住,他在職場上越戰越勇,同時也為居所憂心,原因是公屋富戶政策。表面上公屋富戶政策合理,因為社會上有更多的人需要公屋,可惜政府過去的房屋政策相當失敗,否則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劏房及樓價與負擔能力脫節的局面。朋友不是不想購買自住單位,但價格卻因為政府的失誤而心感不值。
我的建議是在有需要時暫時租住單位,待樓價有一些調整時入市。不持續地租住是因為租金付出了以後便沒有了,是一項支出,除非當事人投資有道,否則支出有別於供款,供款償還按揭以後,仍然有一個資產,可以作將來退休或更換物業之用。
他的困局是何時購買,擔心買貴了。當購買以後,假若樓價下跌20%,賬面的損失隨時是數十萬至一百萬元,是一年至兩年的薪金,感覺不好受。沒有人知道那時是最低點,現在當然不是,有需要時價格高也要購買,不是有逼切的需要時,便等一下,當等到有真需要時,便要作出行動。
我相信樓價比現時下跌一至兩成時是吸引的水平,再下跌當然吸引,但若下跌了一至兩成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水平,那麼入市也無妨,因為有需要及價格較合理,至少省卻了一至兩年的薪酬。有時候入市是帶點運氣,當有彈藥又沒有逼切需要時,可以等多一會。最怕是沒有彈藥,錯過好時機,有逼切需要時也令入市的時間多了限制,未必是較便宜的時候。朋友的儲蓄與收入皆準備好,等待的是時間。

李兆波
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院長
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