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非洲大地吸引力

【小企鵝×果籽】非洲大地吸引力

上星期剛從非洲南部回來,這次非洲之行去了馬拉維及萊索托兩個小國,這裏沒有甚麼原野大遷徙的動物奇觀,只有疾病及貧窮,我到當地孤兒院做志工。院舍建於山頭野嶺,附近四周都是貧瘠的石山,萊索托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男人的平均壽命是41.18、女人是39.54。全國180萬人中,孤兒人口竟然佔18萬,而愛滋病孤兒更佔10萬。雖然如此,我在這裏卻遇上了最純真的小孩,中秋節那晚院舍舉行營火會,非洲小孩隨着鼓聲起舞,由3歲到18歲都充滿音樂細胞。
每天黃昏時分坐在空地上,總會見到如「鹹蛋黃」般的太陽在地平線上下沉,非洲大地的景觀,原始而壯麗,生存環境惡劣,但卻又充滿色彩,感覺很矛盾。今次我向大家介紹關於非洲大地的繪本作者Mwenye Hadithi及插畫家Adrienne Kennaway的作品,兩人乃多年拍檔,廿多年間創作了13本關於非洲動物的繪本,而且曾經獲得英國Kate Greenaway大獎。

傳說加添創意 動物擔當主角

在肯雅首都內羅比出生的Bruce Hobson,他用了東非語Mwenye Hadithi作筆名,意思就是「說故事的人」,由1984年出版第一本作品《Greedy Zebra》到最新一本《Running Rhino》,總共創作了13本。他強調故事來源是非洲本地的傳說,是當部落晚上圍着營火、載歌載舞、談天說地時,給小孩子所講的部落傳說,作者再進行加工,適當地增加幽默感。這些動物故事並非完全真實,更多是作者根據傳說發揮想像力。例如《Cross Crocodile》一書是講惡霸大鱷,在非洲乾旱大地上獨霸了唯一的芒果樹,結果小猴子出計謀令大鱷乖乖地主動分享食物。他第一本作品《Greedy Zebra》更已成為動物故事的經典,故事講述非洲動物為何各有不同的皮毛,而斑馬為何擁有黑白相間的古怪「外衣」,原來一切源於貪婪。動物們發現了一個山洞,大家入內可選取各式物料製作自己外衣,但斑馬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青草,一路吃個不停,待至最後才到達山洞,外衣物料只剩下黑色,而且材料不夠,最後他只好用僅餘的材料,讓全身變成斑駁的黑白間條。
這些非洲故事,有創意之餘亦有寓意,是認識非洲文化的好開始。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陳國棟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