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踢爆:喉匠偷換次貨釀鉛災

業界踢爆:喉匠偷換次貨釀鉛災

【鉛水恐慌】
【本報訊】食水含鉛事件牽連甚廣,除焊料外,連閘掣亦驗出含鉛量超標。有業界人士大爆行內3種偷龍轉鳳手法,例如生產商提交合標準的水喉配件予水務署審批,實際卻選用較平的廠商生產,狠批水務署監管閘掣及水龍頭等配件不嚴,促嚴格執行申報制度。
水務署專家小組報告揭發啟晴邨承辦商呈交的銅合金水閘掣牌子為台灣生產商Ring,最終卻安裝內地牌子Victory製品,含鉛量超出英國標準;水龍頭品牌Anspron亦有樣本驗出含鉛量超標。

涉換平貨及冒原廠

有匿名業內人士踢爆,審批與實地安裝配件不一情況不罕見,有生產商提交A廠產品作審批,實際上部份產品卻由價格較便宜的B廠生產,因內地不同廠的閘掣成本可相差3成,料業內近半公司有此做法,估計亦可能是Victory製品出事原因。他歸咎水務署無嚴格規定製造商一欄須填寫工廠資料,業界多寫本港代理了事。
另一手法是有本港公司代理某外國品牌,獲批水紙後,自組公司註冊該商標,自行生產貨品「溝貨」,且多在內地低成本生產,如日本製閘掣售70多元,同款內地產品僅30多元。
另有本港代理自組公司模仿外國原廠,生產連原廠都沒有的產品,但用料不明,「有冇鉛、啲膠有冇毒冇人知,係咪要毒死人先監管?」
記者向Victory製造商董事劉乙凡查詢閘掣含鉛事宜,他指當局正調查不便評論,但稱審批時須申報工廠資料,轉廠亦會補交資料,不認為會刻意欺騙。
香港水務專業學院主席曾貴賢認為,業界所述偷龍轉鳳情況不足為奇,有公司或因趕工須換製造商。大學講師兼資深水喉從業員張少雄指難分辨配件來自哪間廠,不排除有一小撮人違反專業操守。水務署指上述情況均涉製造冒牌或假貨,屬商業欺詐行為,申請人就水喉配件提出認可申請時須提交測試報告及提供生產商名稱和製造廠地址等,配件獲認可後生產商名稱及產地等亦可在網上查閱。
■記者鍾雅宜

啟晴邨部份水龍頭含鉛亦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