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l 慢 - 徐緣

Sell 慢 - 徐緣

習慣趕頭趕命食飯,但看到太多有關慢食的好處,我近年開始放慢進食的步伐。
吃一啖飯,要慢食得徹底,可以分拆為多少個可以好好感受的動作?台灣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於年頭邀請西螺「藝術兵營」李朝倉所舉辦的「14天實驗食堂」提供了答案。
答案是23:「坐好、手動、碰筷、取筷、動碗、舉碗、動筷、取飯、拿起、移動、碰唇、張口、放入、含住、碗動、放碗、筷動、放筷、手動、放好、咀嚼、慢磨至碎、入胃。」
這個實驗食堂是一次郊外靜心體驗營,帶領參與者重新檢視「食」這回事。李朝倉那14天生活設計重視正常作息、拾柴野炊、遠離手機,大家輪流安排食材、備餐、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學習「食」。安住每個當下、細嚼每一口飯、拆解每個動作、專注每一細微,如此食一餐飯,所需時間是一個半小時,長過好多人的Lunch Hour時間。我對這樣食飯會否瞓着相當好奇,但能從日常的忙碌中抽離,細心感受寧靜與進食,確是難得的心靈調息。看到參與者分享感受的片段中個個讚不絕口,便意會到這究極慢食的魅力所在。
從忙到九彩的生活中逃脫,體驗片刻放慢,可以是一種享受。在一切講求高速高效率的社會,有一種商機,叫「Sell慢」。
台灣有所民宿,正是推廣「緩慢民旅」這個概念,在金瓜石、石梯坪、日本北海道均有分店。民宿鼓勵住客在入住一刻放慢,用心感受四周美麗風景,騰空思考人生價值。所安排的室內外活動,一切講求慢慢來:慢遊、慢活、慢食。而這所民宿的名字,正是叫「緩慢」,英文名「Adagio」,即音樂中的慢板。
自從意大利人Carlo Petrini於1986年提出慢食運動,其後逐漸演變成一系列慢生活 (Downshifting) 風潮,倡導人們擺脫對物質瘋狂的迷戀,重過簡單生活。慢生活鼓勵人減少消費,但偏偏又可以變成一種商業消費概念。慢城,便是如此吊詭矛盾的一例。
慢城 (Slow City) 是把慢生活套用在城市規劃上,其人口一般不超過五萬,城內鼓勵步行,對車輛數量、車速及響按都有限制;沒有快餐、連鎖食店、霓虹燈;提倡反污染、支持綠化;着力保存地方傳統色彩、並支持小型家庭式產業。這「慢城」城市定位,正正成為吸引遊客的賣點。以中國為例,自從將江蘇省高淳縣椏溪鎮列為中國首個慢城後,當地旅遊馬上蓬勃起來。
日本也有一種「慢車」服務,當地的士公司Sanwa Koutsu早前推出Turtle Taxi,其車廂後座位置裝有慢速按鈕,有需要的乘客只要一按,司機就會立刻減慢車速,讓車程更安全舒適。此服務大受長者、孕婦及病人的歡迎,並獲2014年日本最佳設計獎的特別獎。
「Sell慢」的應用層面很廣,挪威廣播公司的「慢電視」,又是另一有趣熱話。「慢電視」是節奏緩慢的直播式節目,有說其意念源於Andy Warhol於1963年的電影《Sleep》。該片全程影着詩人主角John Giorno的睡姿,五小時廿分鐘的睡眠全程放映。挪威電視台幾年前將這玩法發揚光大,曾將一列火車從首都奧斯陸到卑爾根7小時14分鐘旅程的車頭前景全程直播,卻意外地吸引到20%的挪威人收看,高達百萬人表示非常喜愛這個節目。電視台食髓知味,推出直播郵輪134小時航程、柴火乾燒12小時直播等等的慢系節目,同樣大行其道。
英美兩國有電視台積極研究推出類似節目,英航更認真把慢電視引進飛機內,讓乘客藉這些節目減輕壓力、平靜身心。慢電視是否似曾相識?對,我們有亞視的魚樂無窮。
現代人壓力爆煲,「Sell慢」這概念,我相信還會有排玩。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